1 / 12
文档名称:

洛阳市栾川县中考化学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45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洛阳市栾川县中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utuhlwwue61571 2021/1/9 文件大小:4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洛阳市栾川县中考化学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洛阳市栾川县中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7·姜堰模拟) 塑料矿泉水瓶底部常见的可回收标志是( )
A .         
B .     
C .         
D .     
2. (2分)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清澈的矿泉水    
B . 医用生理盐水    
C . 澄清的石灰水    
D . 透明的冰水    
3. (2分) 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 钢铁生锈    
B . 纸张燃烧    
C . 石蜡熔化    
D . 食物腐烂    
4. (2分)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汽水    
B . 液氧    
C . 碘酒    
D . 食醋    
5. (2分) (2017九上·溧水期末) 如图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读取液体体积      
C .    闻气味      
D .    过滤    
6. (2分) (2018·娄底)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 . 把30%的***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 . 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 . 配制100g10%的***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7. (2分) (2013·辽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空气中,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 . 白菜上喷洒甲醛溶液用来保鲜    
C . 青少年体内缺乏钙元素易患佝偻病    
D . ***铵、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8. (2分) 在“2H2 + O22H2O”的化学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
A . H2O    
B . O2    
C . H2    
D . H和O    
9. (2分)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B .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化钠的溶解速度
C . ***化钠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5g的砝码有缺损,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5%
D . 量取水时,
10. (2分) 豆浆机是制作营养早餐的好帮手,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手柄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    
B . 外壳是纯金属材料制成    
C . 喝豆浆能给人体补充蛋白质    
D . 铜制电源插头的插孔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11. (2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2. (2分) (2017·普陀模拟) 一定会影响物质溶解度的是( )
A . 温度    
B . 压强    
C . 溶剂的量    
D . 溶质的质量    
13. (2分) (2014·南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B . 用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
C . 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空气、潮湿空气中,可探究水对铁锈蚀的影响
D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
14. (2分) (2019九上·兰州期末)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 . 该反应中分子种类不变       
D . 该反应中分子个数不变    
二、 填空题 (共4题;共38分)
15. (15分) (2017·漯河模拟) 碳及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
(1) 档案室里面用墨汁书写的个人资料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
(2) 碳的氧化物有CO和CO2 , 它们的化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