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楷书结构剖析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楷书结构剖析模板.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1/9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楷书结构剖析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楷书结构剖析(-10-20 15:33:37)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支老师搜集书法网文
 楷书结构剖析
楷书结构剖析   何首锋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6  
     古今论楷书结构者, 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古有欧阳洵“三十六法”,李淳“八十四法”, 黄自元“九十二法”,各有千秋, 但均不全方面。 今有“一百法”, 也有“一百三十一法”, 各有特色, 但缺乏条理, 零乱无序。 近几年出版大量****字贴, 有照抄照搬古人叙述而未作说明; 有只讲字布势, 不讲具体书写规则; 有谈百分比大小.宽窄, 而未说明大小宽窄形成原因; 有只略抒己见, 但欠正确.完整.系统。 这些结字方法虽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因为众口铄金, 难免结字理论出现混乱状态, 缺乏全方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这就有赖于文字工作者.书法理论家和书法教育工作者从事深入钻研,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形成一套较全方面系统化科学化楷书结构理论。
本人自幼喜爱书画, 经过二十多年教学实践, 经过参与小学写字教研课题组学****在罗介臣.王相时等老前辈指导下, 对楷书结构逐步有所领悟。 本文试就楷书结构基础分析方法.基础特点.分类.书写要求和结字方法, 谈谈自己粗浅体会, 和同行切磋, 以求抛砖引玉。
一.楷书结构基础分析方法
楷书亦称“真书”、 “正书”, “楷”是指可作模范楷模意思。 它产生于汉末, 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是由隶书发展而形成, 它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优点, 把隶书波磔改为平直, 把形体扁平改为方正, 书写时比隶书更方便快捷。 它一直沿用到今天, 成为通用时间最长标准字体。
古人论楷书通常全部谈到结字整体.轻重.均衡和笔势, 即
“整体观”.“平正观”和“动态观”, 这三大见解就是楷书结构基础分析方法。 现在不少****字贴却忽略了这一基础分析方法, 以致****字者只能取得零碎片断书法知识, 依靠机械临摩, 写出字显得呆板, 缺乏灵气, 或松散无力, 或过于紧凑。 今人****字须法古, 要法古就得树立这三大见解, 方能谈得上写好字。
1.整体观
中国汉字是由笔画.偏旁部首和其它构字单位组合而成。 笔画.偏旁部首全部含有相对独立性, 各有独特造型和书写要求。 怎样将它们组成一个个友好统一.各具特色汉字, 首先考虑就是汉字整体形象。 所以, 分析楷书结构, 也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整体由部分组成, 部分隶属于并影响整体。 假如****字者只顾整体而不作具体分析, 只能是“囫囵吞枣”, 食而不化, 写出字会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若只知一笔一画一偏旁书写而忽略字中各部分关系, 无法形成完整友好艺术形象, 那便是“坐井观天”, 顾此失彼, 写出字肯定是结构松散或过于紧凑****字时, 从整体上考虑字结构, 才能做到“映带适宜”, 呼应连贯, 友好统一, 富有美感。
2.平正观
古代书法家论楷书结构, 十分重视笔画均衡.轻重.长短.疏密, 重心稳定, 这就是“平正观”。 很多叙述至今仍很有指导意义。 孙过庭曾说: “初学分布, 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 务求险绝, 复归平正。 ”意思是说, 刚学写字, 只求把字写稳, 不要东倒西歪, 把字写稳了以后, 再去追求笔画美感, 追求笔画美感仍要注意把字写稳。 欧阳洵将平正观解释得愈加具体生动, 她说: 写字应
“四面停匀, 八边含有, 短长合度, 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 蔬密欹正。 筋骨精神, 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 无令左短右长。 斜正如人, 上称下载, 东映西带, 气宇融和, 精神洒落。 省此微言, 孰为不可也。 ”这里所讲平正, 不是指笔画横平竖直, 而是指结构重心稳定。 假如一个字在结构上轻重失调, 失去了重心, 东倒西歪, 就叫做不平正。 字结构在笔画配置上, 左右上下保持均衡, 重心稳定, 才会使人感到端正美观。
3.动态观
相对行草来说, 楷书是一个静态字体, 在一个平面上, 讲究笔画匀称, 结构平正。 但楷书又不完全是静态, 从笔势要求来看, 它必需是“静中有动”, 也讲究左呼右应, 俯仰多姿, 顾盼有情, 波折连绵, 气势连贯。 这么才表现出楷书动感.力度感和节奏感。
古代书法家在叙述楷书动态观时, 善于依据楷书笔画特点, 结合自然界物和人, 加以想象.夸张, 十分精到传神。 东汉蔡邕曾说: “凡欲结构, 皆须像一物, 若鸟之形, 若虫食禾, 若山若树, 若云若雾, 纵横有托, 利用适度, 方可谓书。 ”晋代卫夫人《笔阵图》云: “丶画如高峰坠石, 一画如千里阵云, 隐隐然其实有形, 丨画如万岁枯藤, 丿画如陆断犀象, 画如崩浪雷奔,   画如百钧弩发, S画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 各像其形。 斯造妙矣, 书道毕矣。 ”王羲之也曾说: “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