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江口县德旺乡概况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19,855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口县德旺乡概况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1/9 文件大小:19.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口县德旺乡概况模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德旺土家族苗族乡概况
作者: 罗惠京/沈建斌
一、 基础情况
德旺乡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南麓, 江口县西北部, 东临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南接闵孝镇, 西北和印江县接壤。 , 耕地面积达19200亩, 其中田16320亩, 森林覆盖率64%。 辖6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 146个村民组、 4208户、 19637人。 全乡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 素有“贡米之乡”美称。 境内山青水秀, 气候宜人, 资源丰富, 有黔金丝猴、 大鲵、 红腹锦鸡和红豆杉, 莎萝、 珙桐等珍希动植物, 有金、 锑、 磷、 铅锌、 铜镍等矿产资源; 有梵净山紫袍玉带石、 国画石、 花石板、 青石板等独特石材资源; 有以朝阳寺、 坝梅寺、 坝梅寺和尚墓群、 土家风雨桥、 红号军三角庄起义遗址等为主人文景观, 是江口县对外开放西大门。
二、 历史沿革
政区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 行政区划为区、 乡(镇)、 闾邻。 全县设置7个区, 设置德旺镇, 区、 镇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并区、 废乡、 镇、 闾、 邻, 设联保。 三区并入一区, 六、 七区合并为第五区, 德旺镇撤销, 设置德旺联保, 辖8个保。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第五区, 区治所驻太平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 奉命撤区、 废联保, 整编为11个乡, 2个镇, 112个保。 设置德旺乡, 治所驻德旺场。 东和红石乡相邻, 南和扫帚山相连, 西和印江县荒田坝毗邻, 北和印江县缠溪为邻。 辖7个保, 隶属于江口县民国政府。
解放后
1949年10月份1950年2月沿袭旧治。
1950年3月, 江口县人民政府成立后, 废保、 甲, 设村、 组。 全县行政区划为5个区, 13个乡镇, 设置德旺乡, 辖7个村,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三区。 区治所驻太平场。
1952年5月, 民主建政, 全县划为5个区、 46个乡镇, 设置德旺乡,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三区, 区治所驻茶寨场。
1957年3月, 撤区并乡, 将46个乡并为19个乡, 12月又将19个乡并为7个乡, 设置德旺乡, 辖7个村,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县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 实施人民公社化, 政社合一。 德旺乡撤销, 德旺建立跃进人民公社。 实施人民公社后, 将村改为大队。 辖9个大队。 治所驻德旺, 隶属县人民政府。
是年12月, 撤销江口县治, 并入铜仁县, 跃进公社撤销。
1959年1月, 江口片区设置4个公社, 28个管理区, 德旺设置管理区, 1960年恢复政权设置, 撤销管理, 设置德旺乡。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闵孝公社。
1961年8月, 恢复江口县治, 全县行政区划为4个区, 18个人民公社, 设置德旺人民公社。 辖7个大队,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闵孝区。
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8年5月, 区、 社、 村管理委员会职能改为“革命委员会”职能。 1981年2月, 撤销革委会, 恢复区、 社、 村管理委员会职能。
1984年4月, 开展农村体制改革, 实施政社分设。 撤销德旺人民公社, 建立德旺乡人民政府。 10月, 大队更名为村。 辖7个村, 驻地、 隶属未变。
1987年4月, 撤销茶寨乡, 建立茶寨土家族苗族乡。
1991年8月, 撤区并乡。 全县行政区划为2个镇、 7民族乡。 茶寨土家族苗族乡、 德旺乡合并, 建立德旺土家族苗族乡。 辖德旺、 杨柳、 堰溪、 坝溪、 茶寨、 交界、 潮水、 赵兴、 漆树、 凯土、 小榜11个村, 德旺居委会、 茶寨居委会2个居民委员会。 治所驻德旺场。 隶属江口县政府。
三、 历史文化
我乡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关键有土家山歌、 苗族花灯等文艺演出, 有冲傩、 还愿等傩戏演出, 有丰富美食文化, 德旺麦粑香甜可口, 有米豆腐、 油粑粑、 土家粉蒸肉等特色美食。
图为; 德旺特色美食
四、 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含少数民族干部)
我乡关键居住有土家族、 苗族、 侗族、 仡佬族等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68%。 我乡深入落实落实民族平等标准, 主动加紧少数民族村寨开发及扶贫力度, 发明了乡内各民族友好相处、 共同发展良好局面。
多年来, 我乡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民族政策作为一项常常性工作来抓, 同时, 进行广泛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多年一贯坚持, 已在全乡形成了“人人讲团结, 共同谋发展”良好气氛, 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成为全乡各族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