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农的自然农法.doc.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农的自然农法.doc.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6/5/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农的自然农法.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农的自然农法张绵纯不使用化肥的理念带动了村里的人, 村里人开始意识到使用农药、化肥的坏处,开始减少使用量或不再使用。许多打算从事生态农业的人都担心市场风险太大, 一旦农作物卖得不好便生计堪虞, 但广西凤山县上那东屯的生态种养户张绵纯就予以同路人欢喜盼望。许多打算从事生态农业的人都担心市场风险太大, 广西凤山县上那东屯的生态种养户张绵纯的尝试不但收到市场好效应, 对理想的坚持带来生活的欣喜,同时亦感染其他农户也来追随生态耕作的活路。结缘生态种养张绵纯与生态种养结缘最早始于养猪。上世纪 90 年代,为了孩子们上学,需要多一些收入,张绵纯想通过扩大养猪规模来增加家庭收入。那时, 很多人用市售饲料, 猪长得“又快又好”。张绵纯不用。他直觉上认为化学品的东西不好,“你想想看, 猪原本能长多少就是多少,你( 喂饲料) 强蛮给它长那么多, 你想想下, 这肉能吃吗? ”张绵纯要成为一个不喂饲料的养猪大户, 就需要解决饲料问题。不用饲料怎么办?他想起了猫豆。他记得以前大集体的时候, 当地有一种叫猫豆的植物, 老一辈的人会拿它的种子来喂猪。由于加工猫豆需要有专门工具, 且过程比较繁琐, 耗工夫, 家庭联产承包之后, 单个的家庭就懒得去搞这一套了, 猫豆越来越少人种, 最后连种子也丢了。张绵纯想要恢复用猫豆喂猪的传统, 就得先种猫豆。要想种猫豆就得要有种子, 于是他就到处找种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一个更为偏远的山村里找到了猫豆。猫豆恢复种植, 加工工具也全新置办。他将猫豆粉、玉米粉、黄豆粉还有骨粉,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 做成了土饲料。玉米、黄豆、猫豆是自家种的; 鱼骨头、猪牛骨则是留心去收的。他发现,猪吃了这样的土饲料,长势不比吃化学饲料的猪差,肉质则要强很多。用土饲料养的猪, 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只要他在集市上卖猪肉, 总会比别人先卖完。有时候, 他自己没有空去卖, 一些肉贩会上门来收, 收购价格也要比其他家的, 每斤高出三五毛钱。他养的猪出名了, 他的名字也成了品牌, 连凤山县城的人也会专程跟他买猪。有些肉贩眼红了, 甚至会打他的名字去卖别家的猪。回忆起那段养猪岁月, 张绵纯很是感慨, 养猪的成功让他坚信原生态的东西是好的。如今,他养猪规模小了,但还继续保留着种一些猫豆,为的是保留猫豆的种子。 2004 年, 张绵纯与社区伙伴接触, 社区伙伴与广西大学农学院合作在当地进行“可持续生计”和“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农业”项目, 倡导生态健康理念, 并引进常规品种试验堆肥、试种绿肥等生态农业活动, 而张绵纯所在的上那东屯属于项目点之一, 他是村队长, 与项目工作人员接触较多, 从此他在生态农业上有了知音, 对于生态农业也更有信心了。他决心慢慢地不用化肥和农药, 但问题来了。大家的水田都集中在一起, 别人家都喷农药,他家不喷,结果虫子都去到他的田里了。他很是无奈。那个时候, 很多村民喷农药的频率很高, 基本是一周喷一次, 当地甚至流行“有虫杀虫, 有病治病, 没虫防虫, 没病防病”的顺口溜。为了收成, 张绵纯还是得喷农药, 但他的次数要比别人少很多, 他将喷药的频率降低到二十多天喷一次。大田无法做试验, 他转到自家的水田, 那里就只有他那块田。他在那里开展了无化肥无农药的试验。不过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 不放化肥就放很多的农家肥,结果农家肥放太多了也不行。他体会到,“原来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