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浅议计算机网络犯罪.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计算机网络犯罪.doc

上传人:小雄 2021/1/10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计算机网络犯罪.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计算机网络犯罪
【内容提要】: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给我们一 个全新的世界,有力的提升和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但是日 渐猖狂的网络犯罪活动,又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病 根。如何遏制网络犯罪,塑造一个纯净安全的网络环境,成为当前我 们而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现状为切入 点,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预防和遏制 网络犯罪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有效的制止和减少计算机网 络犯罪发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 犯罪特点 成因分析 预防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今天,计算机以其高效、 智能、规范等优势已逐渐融入我们社会政治、经济牛活的各个领域, 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信息网络这一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人 们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新闻、游戏娱乐、沟通交流,进行电子商务等商 业活动。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数字化信息网络革 命浪潮的冲击下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从屮也 不断地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但是信息网络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 因其自身极大的开放性导致其在安全方面出现诸多漏洞,在极大地造 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黑客(HACKER)、计算机病毒、网络色情和 网络恐怖主义,无情地损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犯罪概述及现状
冃前国内外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界定尚无定论,可以说是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我国计算机犯罪研究专家张越今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概 念的阐述是:“所谓计算机网络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或网 络的技术上或管理上的部分安全漏洞,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受害者的计 算机或网络系统进行非授权操作,从而造成受害者在经济、名誉以及 心理等方面损失的犯罪行为”,也就是说犯罪分子以计算机或网络为 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触犯有关 法律规范的行为。
从1966年美国查处第一起计算机犯罪(单机)案件以来,世界 范围内的计算机犯罪就从未停止过,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其中, 90%以上的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牵涉网络。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 美国FBT调查的侵入计算机事件共547件,结案399件;1999年调 查了 1154件,结案912件。一年之间,翻了一番。资料表明,目前 计算机犯罪的年平均壇长率高达30%左右,其中发达国家和一些高技 术地区的增长率更高,如法国达200%,美国的硅谷地区高达400%。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网络色情泛滥成灾,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 健康,软件、影视、唱片的著作权受到盗版行为的严重侵犯,商家损 失之大无从估计;网络商务备受欺诈的困扰,有的信用卡被盗刷,有 的购买的商品石沉大海,有的发出商品却收不回来货款。计算机犯罪 专家唐•帕克说,将来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能会不 复存在,所有的经济犯罪都将是计算机犯罪,因为各种工商活动都离 不开计算机。英国苏格兰的一位官员则声称:“15年之后,几乎全部 的犯罪都将有计算机参与其中。”
我国自1986年在深圳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储户存款案 以来,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急剧增加。1986年我国网络犯 罪发案仅9起 到2000年即剧增到2700余起,2001年达到4500起,
2005年上半年已达15673起。诈骗、敲诈、窃取等形式的网络犯罪 涉案金额从数万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其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难以估 量。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最新动态表现为:
1>计算机网络犯罪在金融行业尤为突出。由于目前金融界对伴 随金融电子化发展而出现的计算机犯罪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一 部分银行、证券等单位没有从管理制度、人员和技术上建立起相应的 电子化业务安全防范机制和措施,致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他们有的 对程序数据进行物理破坏(如消磁、短路、改帐),有的利用金融系 统的管理漏洞进行作案(如窃取、调用、篡改计算机内部帐目或者内 部人员修改计算机存取数据非法牟利、盗取他人信用证号码口令骗取 巨款等等)。金融行业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发案比例占整个计算机犯 罪比例的61%。
2黑客力非法侵入或攻击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黑客正是计算机 犯罪的主耍来源。目前,在我国负责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 绝大部分受到过“黑客”们的攻击和侵入。“黑客”们有的侵入网络 为自己设立免费个人帐户,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有的在网上散布影响 社会稳定的言论;有的在网上传播黄色信息、***秽图片;有的恶意攻 击网络,致使网络瘫痪。
3、制作、传播非法有害信息。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制作、贩卖、 传播***秽物品,利用互联网传播教授犯罪方法,利用互联网散播政治 谣言,进行非法宗教宣传,引起民众恐慌,危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