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军民融合定义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起源和目的
军民融合,源于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其目的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收益。
我国的军民融合,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和坚实的优良传统。
*
军民融合
*
我国的军民融合之路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军民结合思想产生与实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军民结合思想丰富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寓军于民”思想的实践与拓展
21世纪初-10年代初:
“军民融合”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1世纪10年代初-至今:“军民融合”走向深度发展之路
*
军民融合
*
扩展阅读: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共同的政治取向
美国方式
强调军转民,实行军工科研资料解密,鼓励将国防科技成果和人才转入民用企业。在军工科研所中成立研究与技术应用办公室,帮助军工科研所将国防科技成果转向私营企业。
俄罗斯方式
推动俄罗斯军方和军工企业的优化改组,通过对军工企业进行结构改革,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加强军工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尽快改变军事畸形发展的局面。
日本方式
二战后为恢复国民经济,日本政府强调国家经济依靠民用部,强调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没有区别,采取大力发展民间军事工业、成立军民一体化公司等方式,推进军民一体化进程。
欧盟方式
1975年,欧空局的成立标志着先民后军以民促军战略的确立。各国通过协商,在科研政策、国防工业、科研人才三个方面达成一致,致力于欧盟国防科技一体化。
*
军民融合
*
坚持军民融合具有重大意义。(课本272页第一段最后意义)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既是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也 是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
军民融合
*
我国军民融合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十二五”期间,我国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下面为您梳理我国军民融合科技领域的十大成果。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激光陀螺
*
军民融合
*
北斗导航系统
“高分二号”卫星
民爆器材及爆破一体化工程平台
华龙一号
*
军民融合
*
无人机 智能机器人
无人驾驶汽车 履带式轻小型无人平台
*
军民融合
*
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顶层统筹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坚持问题牵引,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的总要求是: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
军民融合
*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重要保证。
*
军民融合
*
那么,该怎样推进军政军民团结或者说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呢?(课本272页)
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不断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和发展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
军民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