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doc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1/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举例说明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
广义的美即审美诸形态,包括美、丑、崇高、悲剧、喜剧等五大类,狭义的美是指审美诸形态中的美,也称优美。美是自由的形式,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形式。合目的性反映美的内容有关善的方面,合规律性反映了其真的方面。真、善、美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美与真、美与善是密切相关的,而美属于审美价值系统,真属于认识价值系统,善属于功利价值系统,三者界限明确,所以其关系必然存在着异同。
美与真的关系
真是指客观物体运动、变化、发展中表现出的内在规律性,是一个认识论范畴。“真”是指“真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及其运动的规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人们求知的对象。牛顿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物理知识是“真理”,因为它们在不同层次上揭示了宇宙的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被列宁称之为“真理”,因为列宁认为它如实地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规律。
美要以真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了真,事物也失去了美。真是美的必要条件,但真本身并不是美。真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们对于事物感知后一种理性的思考;美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客观感受在大脑中作出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感性的认识。美是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然而并非建立在真的基础上的就是美的。
首先,美的存在要以真实存在为基础,也就是说美必然要依附于自然界中某个真实事物的形象之中,以客观真实事物为媒介和载体,否则美只能是虚无的幻象。如果没有山水花草、日月星云的存在,又何谈他们的美呢。其次,美的产生要以对真的认识为前提。假如没有对于真的认识,风雨雷电可能至今还会被认为是神怒天怨,无美可言。只有人们逐渐实现对真的认识,找到欣赏的对象,世界才慢慢充满了美。美与真的统一通常表现在艺术方面,艺术的真实至多是指艺术世界在情感逻辑上是否融贯一致。就像《红楼梦》的真实,不在于它所描写的故事与现实发生的事件是否相符,而在于它虚构的故事本身是否融贯一致、合情合理。有些艺术创作是来源于艺术家对真实生活的深刻感受,用情感的真创造出艺术的真,使艺术的真超越现实之真,成为现实的升华。总的来说,美与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虽然美是真实的,但真的不一定就是美的。首先无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还是客观规律,他们自身是无所谓美丑的,只有相对于人的认识,才成为美。其次真是人们求知的对象,引导人们对客观世界真理的探索与发现,无关美丑。所以美是在真的认识上的情感的追求,是以真为基础的一种精神上的创造。
美与善的关系
善是美的前提和归宿,美最终以善善为目的,因为美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孔子的“兴、观、群、怨”,古罗马的“寓教于乐”,都体现了美中求善的要求。
善是指人对外部现实的合目的性要求的实现,它是与功利直接直接相联系的。善是美的前提,但善的并不就是美的,美本身也不就是善。“善”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有用”,二是“有道德”。前者是对服务于人的工具所作的评价,后者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比如,当一件衣服穿起来很暖和或很舒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件衣服很好。当我们看到感动中国上那些真人真事的时候,我们也说那些人很好。这两种意义的
“善”本身就有很大的区别,与“美”更是有所区别的。
在我看来,美同上述两种意义上的“善”有本质区别。对于美不同于“有用”这一点,美是事物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