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临沂市河东区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

格式:doc   大小:46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沂市河东区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yuedoc2018 2021/1/12 文件大小:4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沂市河东区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沂市河东区2020年(春秋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14分)
1. (1分) (2016九下·东台月考) 小刚同学在家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用蜡烛制取炭黑
B . 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C . 用简易净水器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 . 自制汽水
2. (1分) (2017·广东模拟) 学****了化学使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识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     
B .     
C .     
D .     
3. (1分) 从海水(含***化镁)中提取镁的步骤有:①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④电解无水***化镁可得到金属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 . 步骤①、②、③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    
C . 以上反应中包含了全部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 . 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 (1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1分) (2016·云南模拟)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洁净的空气    
B . 可口的饮料    
C . 新鲜的牛奶    
D . 蒸馏水    
6. (1分)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 在水中加入明矾可将硬水变为软水    
C .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无益    
D . 雨水是天然的纯净物    
7. (1分) (2019·景县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是( )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品,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比较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镁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D
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
将气体点燃,在火焰上有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滴
A . A      
B . B      
C . C      
D . D    
8. (1分)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钠离子﹣​     
B . 2个氢分子﹣2H    
C . 3个酒精分子﹣3C2H5OH    
D . 3个氧原子﹣O3    
9. (1分) (2011·崇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B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原木炭的质量小
C . 大理石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后,得到的固体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大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镁条的质量大
10. (1分) (2017九上·泰兴月考)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 .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氧化物一定是纯净物
C . 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干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不是单质
11. (1分) 下列是除去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方法可行的是( )
A . Na2CO3固体(KCl):加水溶解过滤    
B . CaO固体(CaCO3):加稀盐酸    
C . FeSO4溶液(CuSO4):加过量铁粉过滤    
D . KCl溶液(HCl):加碳酸钠溶液    
12. (1分) 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X
A . 丙一定是催化剂    
B . X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