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话题探讨
,不少尊师名言广泛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尊师的名言?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勤求》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你对“尊师”有怎么的看法?
,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吗?说说他(她)让你念念不忘的地方。
二、选取记叙的角度
在这里所说的记叙的角度,指的是视角。即记叙者站在什么位置来看记叙对象。
:
从叙述人称上来看:
(1)采用第一人称
(2)采用第二人称
(3)采用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刺秦》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武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运用第一人称,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我”:
多元第一人称
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能给读者以很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并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性与浓郁的抒情性,记叙方式灵活。“我”作为记叙的主要人物,可以拉进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为次要人物和局外人物则可以洞观全局,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利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二)第二人称的记叙
所谓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叙述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读者称作“你”,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觉得亲切、自然。
二是对被叙述对象称作“你”。
如:《壮哉,荆轲》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而剑客的性格是率直的。于是有了“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臣以左手执其袖,右手揕其胸,将军岂有意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
表达效果
第二人称:站在人物的对立面说话,便于与描写对象进行感情的交流。使得情感和事件更加集中。便于对人物进行赞美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