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大量输血的最新进展.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量输血的最新进展.pdf

上传人:yzhlya 2016/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量输血的最新进展.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06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年第27卷第5期JoumolofChinJ∞FrieM均,日唧 2013Oc,V。, (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29)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25(2013)05—0306—03 doi:.1001- 大量输血是l临床麻醉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大量输血的概念,大量输血后机体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全血和各成分血输注的裨益。深入了解大量输血对机体的影响,对于合理使用成分输血,掌握输血时机,节约用血等方面都起到指导作用。 1大量输血的概念大量输血的定义有3个:(1)24h内输入≥10个单位的红细胞(redbloodcells,RBCs);(2)1h内输入>4个单位的RBCs,并且需要继续输血。(3)3h内输入血容量一半的血量_ll。大量输血与多种因素如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低下有关,其中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出血患者的预后最差。19世纪70年代第1次有文献对大量输血进行报道,当时大量输血相关的死亡率>90%I21。近年来,随着外科、ICU、麻醉科等对创伤患者治疗水平的提高,需大量输血的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为30%70%之间。 2大量输血对机体病理、生理的影响大量输血后,机体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其中,以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最为常见。在创伤患者中,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酸中毒常同时出现。,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故三者合称为“死亡三角”。大量输血的患者出现酸中毒的主要机制为:低灌注组织无氧代谢(乳酸的产生)及输注***离子(包括***化钠及含***化钠的胶体液)增加。因此,应尽量少输上述液体。,凝血因子WlIa的活性降低了90%.凝血因子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活性降低55%.和Xa因子/Va 复合物活性降低70%t2~。而且,酸中毒纠正后凝血功能不会立刻恢复正常。低体温是大量输血后的常见的并发症。从中心静脉或者外周静脉快速输入库存血,可使患者体温下降。Reynolds 等??做的一个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证明。随着体温的减低,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早期的凝血功能障碍、脏器的损伤程度以及成分血液的需求都随之增加。低体温(特作者简介:罗如意(1989一),女,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3—06—13修回日期:2013—07—09 别是在温度<35℃),能通过对血小板、凝血因子及纤溶系统的作用影响止血。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体温<33℃ 35时,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延长。组织因子和Wlla因子的活性随着低温的降低而降低。在动物实验中,低体温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来增加纤溶I61。另外,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主要是继发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vWF能介导血小板粘附和活化lll。凝血功能障碍是大量输血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1/4的创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这些患者死亡率是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3倍[91。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因素有许多。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