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儿童乐园 1969-403.pdf.pdf

格式:pdf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乐园 1969-403.pdf.pdf

上传人:sbuufeh058 2016/5/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乐园 1969-403.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说课稿(全)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 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5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21、《桃花源记》说课稿一、说教材 1.《大纲》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学****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 .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作用:《桃花源记》是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 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 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初一年级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 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学生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桃花源记》的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 .教学目标学****目标:熟读成诵,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力目标: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德育目标:正确评价作者的理想,思考现代人生。二、教学设想 1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般的社会,和平恬静,怡然自乐。它是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为赏析课,以“美”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突出重点。 2 .为突破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认识作者的社会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现实的。 3.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 CAI ) 课件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4、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法指导教法的根本是学法, 只有把“学法”教给学生, 才能达到不教, 正所谓“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1 .诵读法:朗读是学生****得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 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 才可能****得语感, 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优美意境。 2 .想象法:爱因斯坦曾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 想象力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 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 领会作者的意图, 评价桃花源社会。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 主动参与学****摄取知识, 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 以桃源‘美’境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导: 诵读感知——分步品读——积累迁移。学生学: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 2 分钟)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口述桃花源的故事, 创设情感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中。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约 10 分钟)从认识的心理过程来说,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 它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设计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扫清字词的障碍****得语感, 积累感性材料。其具体步骤是:①学生听配乐朗诵, 以此为示范向导, 让学生进入情境;②学生自由读, 读法自定, 或朗读, 或默读, 甚至可以吟唱。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 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此时, 教师用幻灯片把一些易读错的字( 如阡陌、语云、郡下、诣、骥、邑人) 投影出来, 供学生参考。③小组内互评,看谁读得最清楚、流利。通过讨论比较优劣找差距,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从而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读”后让学生写出一句话,把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与本组的同学交流, 看谁写得最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三、分步品读,理解、欣赏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约法 20 分钟)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将充分利用中学生好想象特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 (一) 带领学生欣赏桃源的自然美。这一环节的设计以“桃源美景”为核心, 让学生入情入境, 展开丰富的想象; 绘声绘色, 进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