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0 0 7 年12 月下半月电影文学 148 “对于儿童来说图画是最易吸收的一种学习形式。”儿童插画设计不仅涉及绘画心理和认知发展等理论问题的探讨,它还关系到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幼儿美术欣赏的目的、审美指导和方法等。因此,对儿童插画设计进行探讨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课题。一、儿童插画设计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在中国,儿童插画艺术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还有连环画人手几本的印象,如《大闹天宫》、《雪孩子》、《九色鹿》等都是中国儿童插画的典型代表作。其中一套连环画《三国演义》更是重复印刷不下1亿册,可谓风靡一时。最初的儿童插画几乎整本由线描构成,中期儿童插画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彩色儿童插画,多以神话传说、科幻为内容。计算机技术介入之后,目前国内儿童插画设计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较大,尤其是日韩的卡通插画形象,几乎代替了中国本土的插画形象。二、现代儿童插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水平良莠不齐。我国有近3亿儿童,专业儿童出版社30多家,每年出版图书近6 亿册,儿童图书占所有图书总量的12%,儿童读物的出版需要大量的儿童插画设计师,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儿童插画的画家仅有不足百人。 、画面粗糙、色彩混乱、风格单一。儿童插画要给以孩子美的熏陶和感受,其中美学教育和知识教育意义往往都是要通过画面内容来传达给读者的。内容过分简单、无针对性是儿童插画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很多儿童插画作品仅仅是卡通人物或者动物形象的堆砌,构图呆板、人物形象也不生动。一部分动漫插画中含有血腥、暴力、色情等影响儿童成长的画面。儿童插画的色彩也多以鲜艳为主,但是这种缺少统一色调的鲜艳配色,实际上对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有一定的误导作用,同时视觉刺激也过于强烈。三、儿童插画设计的思考从关于学前儿童插画读物的调研中, 得出这样一种结论: 从整体上看, 儿童插画读物的设计过程、基本上是首先出于设计师本身对文字的理解,是设计师自身的主观行为,其次儿童所拥有的读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长自己的考虑、自己的教育观, 是家长的一种主观行为;再次才考虑孩子是否有需求。当然设计师们的出发点是以儿童的喜好为前提的,但是设计师的理解与儿童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设计师要以孩子的眼光、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然后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图画,最后引导家长遵循儿童的需求。 。儿童读物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年龄段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插画的内容、风格、特点区别对待。数字、文字认知类适合于3—5岁的儿童;科学类、常识类的插画则更适合于6—8岁的儿童;0—3岁的儿童则更适宜看或者说触摸那些能够初步使他们对这个世界产生认知的简单的色彩或者形状,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读图、看画,并且对听故事很感兴趣,但是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不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理解复杂一些的故事情节。主要以启蒙为主。如《我的颜色是什么》(秦好史郎、日本)这是一本适合1-2岁的宝宝关于讲述颜色的绘本,充分利用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进行对比,介绍色彩知识。让孩子从穿衣服的细节中,认识各种各样的颜色,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色彩的世界。 ,增加趣味性、故事性。吸引小孩子就必须让他觉得有更多的东西可看,而不是一个人物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