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格式:ppt   大小:89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上传人:sxlw2014 2021/1/16 文件大小:8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东北为主的日本大范围地区均有明显震感。据日本气象厅消息,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约58公里。
当地震发生时,宫城县(陆地上)的人们与海洋中航行的人们感觉是否一致?为什么呢?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行星地球
永川昌南中学 钟祥会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
划分及特征。(重点)
2.结合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特点及
相互关系。
学****目标
探究材料 阅读教材P21-,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地震波的特性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推测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画出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小结:纵波和横波的主要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理论上,地震发生后,陆地上震中附近的人们首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是感到地面左右摇晃。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经过,但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而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能经过液体传播。这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有关。
33千米(大陆部分)处,莫霍界面
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
两个界面的划分: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这说明了界面附近的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速度增大
纵波变慢横波消失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推测地壳、地幔、外核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
推测地壳、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状态。
地壳、地幔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为固态。而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物质状态为液态。
,画出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地壳比岩石圈的范围小;
区别:
联系:
地壳和岩石圈都由岩石构成,成固体状态;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
很大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平均厚度17km.
小结:内部圈层的划分:
探究点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
风景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
1.在黄果树瀑布景观图中涉及了地球的哪几个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