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儿童教育的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儿童教育的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留守儿童教育初探》
【摘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一系列帮扶措施,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隐患;帮扶对策
在当今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方面出现偏差。①而如何使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是目前摆在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情况占我校留守儿童的72%。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第二种类型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情况在我校占28%。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②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心理问题成为留守儿童中最突出的问题。
"情感饥渴"引发心理问题。一是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极易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二是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学生一般年龄在6―15周岁,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敌对和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三是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