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i▲ ]EI(上) 高校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搽讨汪晓艳摘要如何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建设,是许多高校面临的一项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学分制下学籍管理的特点,分析并指出我校试行学分制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学分制学籍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学分制学籍管理特点对策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8)08-260—02 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务管理部门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各方面表现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测量、评估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目标,因此,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学籍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籍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电子注册、学籍异动(转学、休学、复学、停学、退学)、毕业资格审查及证书的发放。广义的学籍管理还包括:入学报到及资格审查、排课选课、成绩录入与统计分析等。学籍管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是保证高校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一、学分制条件下学籍管理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学籍管理制度有学年制和学分制,其中学年制是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课程基本上按学年安排,其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课程设置比较死板,因而渐渐不能适应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之需。而学分制学籍管理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毕业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优越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相比学年制,学分制学籍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计划更灵活为了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课程以及跨专业修课,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设置要求更加灵活和弹性,以满足这一需求。除了规定的必修课外,还要求有相当数量的优质选修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学分制下的课程各类比较丰富,有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全校限选课等等。(二)培养模式多样化不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学习变得更主动,可以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开设主辅修、双学位等专业,逐步放开转专业,以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允许学生通过获得创新学分取代专业培养要求的学分,通过国家某些等级考试的成绩替代校内相应专业的课程以取得学分等等。(三)学制弹性化学生毕业不再受“四年制”限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特殊情况或创业等原因需要暂时中断学业的,允许其延长学习年限等等,弹性学制让学生充分掌握主动权。(四)实行选课制度一定条件下的选课制是学分制学籍管理的必然要求。包含三方面内容:在不违反学校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学生自由选择所学课程及作者简介:汪晓艳,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 260 上课时问:同一课程,学生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学生可跨系跨专业选课,但只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并不计入总学分。(五)新设导师制为防止学生盲目选课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课是十分必要的。实行导师制可帮助学生按照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的要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