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液体液学质量控制
社会发展对血液体液分析的影响
现状
现代化的仪器以快速、准确取代了经验和责任心
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检验项目迫使人对机,机械、麻木
要求
样品分析前、中、后处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政策法规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临床血液学部分) (2010年2月正 式开始实施)
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
血液体液学的质量保证
分析前质量保证
分析中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保证
分析前质量保证
病人准备
患者状态、饮食、药物、时间等
标本采集
抗凝剂的应用、血液稀释、采血方法、采集时间等
标本运输
最好在半小时内送检,须2小时内完成检测。
仪器的校正与管理
人员培训
SOP文件的编写
……
分析中质量保证
标本处理
标本凝?血量?尿量?留取时间?病人信息与标本相符?
仪器性能评价、操作、保养
评价指标: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准确性等
试剂:配套?
室内质控
报告的审核与发出:复检规则
分析中质量保证——室内质控
目的:是监测一个检验系统,包括方法学、仪器、试剂、外部环境以及操作过程等各种综合因素作用下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即重复性。
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质量必须稳定;瓶间浓度必须一致,如血红蛋白CV<1%,细胞计数CV <3%。 总之,尽量使用配套质控品。
质控品的浓度:至少使用1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品,建议使用2个浓度水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品。
分析中质量保证——室内质控
质控频度及时间:每天至少1次;开机后在标本检测前进行。
质控项目:
1) 血液分析:WBC、RBC、HGB、HCT、MCV、MCH、MCHC、PLT等;
2) 凝血试验:PT、APTT、Fib、TT等;
3) 尿液干化学分析:pH、比重、PRO、BLD、LEU、Glu、BIL、URO、KET。
质控方法:Levey-Jennings质控
1. 质控品均值的确定:
1)血细胞分析:在3-4天内,每天的不同时段检测质控品3-4次。收集10(?)个数据后,计算其均值。
2)凝血试验:5天内,每天的不同时段检测质控品4次。收集20个数据后,计算其均值。
3)尿液干化学:用通过验证的试纸条测20份,以80%的结果都相同的结果为靶值。如Glu80%的结果为2+,均值就为2+,控制线就为1+~3+。
2. 标准差的确定:先使用计算均值时的S,一个月后的S作为下个月的S;如果质控品效期较长,可用连续3个月的S和均值作为该批号的S和均值。尿干化学上下相差1+为其S。
3. 最大允许偏差(CV%) : (与《操作规程》第三版校对,是否正确?)
WBC、 PT、APTT、 TT为5%
RBC、HGB、HCT、MCV、MCH、MCHC为2%
PLT、Fib为6%
尿干化学上下相差不超过1档就合格,阴性不能为阳性,阳性不能为阴性。
控制限用标准差的倍数表示(±2s为警戒线,±3s为失控线)。
分析中质量保证——室内质控
质控方法
4. 质控判断规则( x:平均数;s:标准差):1-2s , 13s 。
尿干化学质控图制作:用Lis检验系统的质控图或用Excel作图。
(卫生部临检中心否则为作者推荐)
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尿干化学质控结果要求,把干化学结果变为数字即可。如BLD的靶值为2+,控制线为1+~3+,那么其靶值就应为4,控制线就是3 ~5。
分析中质量保证——室内质控
失控的处理
1. 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失控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2. 查找失控原因步骤:重新测定同一瓶质控品 失控 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 失控 新开一批质控品,重做 失控 进行仪器维护,重测 失控 重新校准,重测 失控 请专家帮助。(该步骤应该不对,甚至不提倡,请再次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