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编写要求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具体可以先阐述当前内容在整个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作用,再对当前内容在本章、本节的地位作用进行分析,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明确并分析当前内容(概念、定理等)的核心.最后,阐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这部分内容就是要指明要教的是什么,主要是针对“数学”的理解.
编写时,对于内容,要以知识点的形式列出来.对于内容解析,大致可按以下三部分阐述:地位作用(在中学数学、在本章和本节方面),注意要阐述思想方法;阐述内容核心;指出教学重点.
二、教材解析
按照教科书的呈现顺序,说明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结构,知识点及其发生发展过程(逻辑关系),重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重点、难点的建议等.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说明例题的用意,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对于例题的解答,注意解题思路的分析以及对不同解题思路的比较.
    三、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
表述目标和进行目标解析时,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这部分内容就是要指明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指向“学生”的变化.要注意,这里的目标不是照搬课标中表述的课程目标,而是要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编写时,对于目标,要参考课标,指向学生的“学”,先呈现知识性目标,后呈现过程性目标.注意列出的几条目标要对等,下位的目标可以在下面的目标解析中阐述.
在目标解析中,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要通过目标解析给出达到上述目标的可操作的衡量标准.这也为后面进行目标检测设计提供具体细化的标准.目标解析是与“目标”对应的,指向学生发生的变化;注意目标的可达成(操作性)、可分解(具体化)和可检测的特性.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而给出教学难点.
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
这个栏目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要求,而是根据需要设置.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