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ppt

格式:ppt   大小:732KB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ppt

上传人:AIOPIO 2021/1/20 文件大小:7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
第四章 建筑物内部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1
建筑物的内部监测是安全监测的重要内容;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位移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渗流监测和挠度监测等。
内部监测一般采用传感器等自动化监测技术实施;
在大多数大型工程中,内部监测已经成为必选的监测项目,其监测资料为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建筑物内部监测
第四章 建筑物内部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2
主要内容
第四章 建筑物内部监测
内部位移监测
应力/应变监测
地下水位及渗流监测
挠度监测
裂缝监测
光纤监测技术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3
§1 内部位移监测
内部位移观测包括分层沉降观测、分层水平位移观测和界面位移观测。
在土工建筑物的施工控制和变形监测中,一般都需要进行这个项目的监测。
第四章 建筑物内部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4
内部位移观测
一般以观测断面的形式进行布置,观测断面应布置在最大横断面及其他特征断面上,如地质及地形复杂段、结构及施工薄弱段等。
每个观测断面上可布设1~3条观测垂线,其中一条宜布设在轴线或中心线附近。
观测垂线上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结构形式、材料特性及施工方法与质量等而定。
一条观测垂线上的分层沉降测点,一般宜3~15个。最下一个测点应置于基础表面,以兼测基础的沉降量。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5
界面位移
测点通常布设在坝体与岸坡连接处、组合坝型不同坝斜交界及土坝与混凝土建筑物连接处,测定界面上两种介质相对的法向及切向位移。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6
观测方法
分层沉降观测主要方法有:电磁式沉降仪观测、干簧管式沉降仪观测、水管式沉降仪观测、横臂式沉降仪观测和深式测点组观测。
分层水平位移观测的常用方法有:测斜仪及引张线式位移计,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正、倒垂线进行观测。
界面位移可采用振弦式位移计及电位器式位移计进行观测。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7
测斜仪及其应用
测斜仪是观测分层水平位移的常用仪器。
测斜仪一般由测头、导向滚轮、连接电缆及测读设备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摆锤始终保持铅直方向的特性。弹簧铜片上端固定,下端靠着摆线;当测斜仪倾斜时摆线在摆锤的重力作用下保持铅直,压迫簧片下端,使簧片发生弯曲,由粘贴在簧片上的电阻应变片测出簧片的弯曲变形,即可知道测斜仪的倾角,从而推算出测斜管的位移。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8
1——传感器
2——电缆
3——导管接头
4——钻孔
5——导管
6——灌浆
7——导轮
8——管初始位置线
9——传感器
测斜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9
测斜仪的使用方法(1)
(1)测斜仪在使用前需按规定进行严格标定;
(2)测斜管用钢材、铝合金和塑料等制作,每节长度2~4m,管接头有固定式或伸缩式两种,管内壁设有两对互相垂直的纵向导槽;
(3)测斜管宜埋设在孔径等于或大于89mm 的钻孔中, 通常管底应埋置在预计发生倾斜部位的深度之下;
(4)测斜管应竖向埋设,管内导槽位置应与量测位移的方向一致;
第1节 内部位移监测
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建筑物内部监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