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1/20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海胜中学 居学亮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斜面小车的运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情景问题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小红旗、木板、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演示1]:教师在桌面上用手推动小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去推力,小木块立即静止。
师:同学们在我做的这个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木块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运动,最后又静止了。
生2:木块受力后由静止变为运动,力消失后又静止了。
分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同学推桌子),从表面现象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木块上,才能木块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也就是说,木块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于是,在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了两千多年。但是沿用两千多年的是否就一定正确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
二、新课教学
[演示2]:在桌面上放一个小球,用力推它,小球滚动,手离开小球后,小球还滚动了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师: 哪位同学从这次的实验现象中发现了与前面实验现象不同的地方?
生1:小球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仍移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受到阻力的的作用还是停下来了。
生2:前面用的是方形的,这次用的是球形的。
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球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可以移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结论是两千年后的科学家伽利略提出的。这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矛盾,那么,这里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应用什么办法呢?
生:用实验探究法来确定。
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桌面上给的器材,四人一组,相互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小车移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最先设计好的小组给同学们讲讲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在水平桌面上铺上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看小车在不同的表面移动的距离,用小红旗标出小车的位置,根据小车的不同位置来判断什么表面对小车的阻力大或小。
师:考虑很仔细,还有其他小组要补充吗?
小组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同一小车和同一斜面。
师:不错,补充得很完整。那么,用同一高度、同一小车和同一斜面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这样可以保证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一样。
师:对,就是要让每次实验时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速度一样,这种实验方法叫什么呢?
生:控制变量法。
师:对,控制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看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