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1/21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机化科学发展
当前,我市农机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 拓展的重耍阶段,今后一个时期仍是我市农机化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耍 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农机 化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此,将转变发 展方式贯穿农业机械化全过程和各领域,确立今后五年农机化工作重 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我们各级农机部门今后必须耍解决的新 课题。
一、农机化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 下,坚持政策拉动、市场驱动、部门推动有机结合,积极转变发展思 路,优化政策环境,规范农机管理,拓展农机服务,强化技术培训, 农机化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1、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 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农 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截至2010年底,全市 农机总动力达到330. 74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了 8. 75%,农业机械 ,比2006年增加了 %,处于全省首位。过去的 五年,是我市农机化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农机装备总量快 速增长的同时,存量结构不断优化,各种高性能农机装备大量涌现, 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2、 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农机购置 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农机装备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推动了农 机作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到2010年底,全市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 %,比2006年提高了 。水稻机插连 续以翻番的速度递增,机插率达15%;油菜机械化收获有了新突破, 机收率达10%;粮食机械烘干能力快速提高,年烘干能力达到5万吨, 明显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2010年,,冷藏保鲜库容 量达到25. 66万立方米,茶叶炒制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新增各 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94家,资产在50 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892户,它们已成为我市农机化技术应用的生力 军。
3、 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农机监理得到加强。我市通过部门协作, 健全农机监管体系,确保了农机安全丰产。自2005年开展农机警务 联络室建设以來,目前,全市已有7个区、县(市)建立了公安驻农 机警务联络室,并将这一机制向乡镇拓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 范区1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2个、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
(镇)33个、示范村326个、示范户(社)1500余户。全市农机安 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农机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全部在控制指标 内。同时,各级农机部门与消费者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机消费维权监督 站建设,初步构建起市、县联动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网络,有效 维护了农机生产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4、项目实施成效显著,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近年来,我市农机化
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建设省级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12个, 在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区1个(萧山区);已建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24 个,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11个,设施农业配套项冃34个。在建市级 农机化促进项目25个,市级设施农业示范园19个,设施农业配套项 目52个。农机化教育培训扎实有效,市、县两级共培训各类农机从 业人员& 37万人次,走出了一条教学与实践结合,学历与应用并重 的培训路子。
5、农机化扶持政策日益完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结合我市实 际,相继出台了《杭州市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实施意见》、《杭州市农 机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化发 展扶持政策,加大了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设施农业装备 建设、农机化促进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农机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 和政策环境。
二、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我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各级农 机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速 度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 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1、转变发展方式是解决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的迫切需 要。虽然近几年我市农机拥有量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机总动力处 于全省首位,但农机化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农机化发展水平总体 呈现“两高两低”的格局,农机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
问题,区域发展依然不平衡。可以说,我市农机化发展还不能很好满 足产业调整的要求,不能有效地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现在农机 化发展有了很好的基础,宏观调控也有了一定的手段,能否加快解决 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