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测量和计算等方法 ,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验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长方形的纸片,正方形的纸片,三角形的纸片,圆形的纸片,模拟运动场的纸片。
绳子、直尺等。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物体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周长,想不想计算它们的周长呢?
生:想!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和模拟跑道纸片。先思考一下,怎么计算它们的周长。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一下,最后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习用具,量一量,算一算,看你选中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全员参与。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汇报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算的是三角形纸片的周长。先用直尺量出三条边的长,再加起来。(课件演示)
生2:我算的是圆形纸片的周长。我用绳子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计算它的周长。(课件演示)
生3:我算的是正方形纸片的周长。我先量一条边的长,再乘4,因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课件演示)
生4:我算的是模拟跑道的周长,我也是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课件演示)
生5:我算的是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我先量出四条边的长,再加起来。10+5+10+5=30(厘米)(课件演示)
师:你是用“长+宽+长+宽”算的(课件演示)(板书:长+宽+长+宽)
生6:我是分别量出一个长和一个宽,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先算出两个长是10×2=20(厘米),再算出两个宽是5×2=10
(厘米),最后加起来是20+10=30(厘米)。(课件演示)(板书:长×2+宽×2)
生7:我是量出长和宽,先算长+宽的和是10+5=15(厘米),再用15×2=30(厘米)
师:为什么这样算?
生7:长加宽是长方形一半的长,(课件演示)它有两个这样的一半,所以再乘2。(课件演示)板书:【(长+宽)×2】
师:你的算法太有创意了。
(学生完全有能力去完成物体周长的计算,他们需要的时间和舞台。这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了求各种图形周长的方法。对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更是出现了3种方法。)
总结算法,优化算法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圆形纸片和模拟跑道纸片的周长,要用绳子围一圈,再用直尺量,它们是弯的
生2:其它几个图形用直尺量出各边的长,就可以算出来。
生3:有弯边的图形周长要麻烦一些。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圆形纸片和模拟跑道纸片的周长,也可以量出需要的长度,再算出周长,到了高年级,我们会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图形,哪一种最常见?
生:长方形。
师:对,我们今天着重探讨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长方形的周长),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长×2+宽×2,一看就明白。
生2: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