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黄瑛
小儿消化系统总论
肠道不仅是一个消化吸收器官,
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总论
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
吸吮吞咽功能
粘膜薄嫩;生理性流涎
食管
肝脾
胃
胰腺
肠
LES较松弛,易GER
胃的容量;胃较水平,贲门松,幽门紧,胃排空差,易GER;
胃酸, 消化酶较少,活性低,易消化不良
肠壁屏障功能弱,肠腔内毒素及消化不全产物易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
血管丰富,易郁血而增大
孕11 周:吞咽动作
孕15周:口的运动和吸吮动作
孕32周:不规则的吸吸停停
孕34~36周:有规律的吸吮、吞咽
足月:吸吮、吞咽协调
生后头几月:吞咽固体
口腔:吸吮和吞咽
食管:抗GER 屏障
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 LES)
Specialized smooth muscle of esophagus
Crus of diaphragm
Intraabdominal esophagus
蛋白酶:肠激酶
对食物发生反应产生于上段小肠
激活胰蛋白酶原—启动蛋白酶消化蛋白质的关键酶
孕26-30周仅为大年龄儿童的6%,而足月时可达29%
小肠粘膜形态
出生时: 270 cm
4岁: 450~550 cm (成人)
绒毛:
主要(90%)由高柱形吸收细胞(肠细胞)覆盖有微绒毛涮状缘和杯状细胞
隐窝:
无涮状缘的低柱状分泌细胞所覆盖
肠道菌群的发生发展过程
刚出生时:0
出生后2~4h: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
链球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
生后2~3天:厌氧菌(双歧杆菌)
生后5~7天:双歧杆菌达高峰并趋于稳定
过渡到固体食物:双歧杆菌,种类变化
类杆菌、优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厌氧菌
老年时: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口鼻、肛门)
常用检查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腹部平片和透视
消化道造影:上消、全消、钡剂灌肠
胆道造影
CT
MRI
二、消化道内镜检查
胃镜(超细口径):诊断、治疗
结肠镜:
小肠镜:
胶囊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