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docx

格式:docx   大小:6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docx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1/1/22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 以极简炼、 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 动静
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
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 引导学生
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
务。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
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
石径,飘渺的白云, 若隐若现的人家, 红得似火的枫林, 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
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古诗, 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作画,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教师作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
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 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
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 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 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 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
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
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
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
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
直下” 的气势, 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
让学生感受瀑布
的动态美。
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
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
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
“假如你
是寻访人, 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
你看到的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