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梳理.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梳理.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梳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梳理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鉴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实践范围不断扩展,需要对现有的实践现状进行梳理。从参与主体、实践规模、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实训场所等方面对10所实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高职院校的公开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存在主体性参与不足、覆盖面不够广泛、“双元制”师资比较薄弱、考核模式有待优化、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还需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采用系统论视角,建立政、行、企、校多方合作机制,探索“双元制”本土化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健全“双元制”教师准入标准,增强行业协会影响力,完善“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硬件平台。
  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实践;高职院校;公开文献分析
  “双元制”是指由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完整的职教体系,在全世界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德国“双元制”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90年代被一些中职学校模仿学****进入21世纪,“双元制”本土化开始在华东、华南等一些地方的高职院校实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的“双元制”改革试点。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华东、华南、华中和东北地区10所“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高职院校——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技师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展开调查,以期发现“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样本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样本来源
  大数据时代使学术期刊和阅读者的需求更加契合,所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其关注的领域作了统揽、定量和定性的文献计量分析。鉴于此,本文尝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样本来源[1],以“双元制+苏州”“双元制”+武汉”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集,确保涵盖主流的文献资料。此外,本研究假定在过去的10年间,这10所“双元制”本土化实践高校必然以公开发表文献的形式报告过学校的实践结果,即10年的文献研究跨度可以基本涵盖其“双元制”的实践现状,因此,文献统计分析的时间范围为2010年至2020年。基于上述检索方式,本研究共采集到84篇文献,去除和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共有62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为了准确把握“双元制”本土化实践院校的实践现状,本研究从“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参与主体、实践规模、师资队伍、考核方法、实训场所等方面进行调查。本研究对所有文献进行了逐篇分析和归类数据统计,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这62篇文献所反映的这10所高校“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分析,进而揭示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现状分析
  10年来,在中德两国政府合作日趋紧密的背景下,这10所高职院校结合了自身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实践的有效途径。“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行会、企业、学校等共同组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与参与主体、实践规模、师资队伍、考核方法、实训场所等因素有关。
  (一)参与主体
  德国“双元制”的培养体系建构一般由政府、行业、学校和教育企业共同参与,学校和教育企业是办学主体。然而,在我国“双元制”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参与主体不一且合作深度不同。通过对10所高职院校62篇公开文献分析发现,实行政、行、企、校多元参与的“双元制”模式的有5所高职院校,实行政、校、企“双元制”模式的有1所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双元制”模式的有3所高职院校。在参与主体相同的高职院校中,其主体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有的学校“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参与主体大致和德国“双元制”模式一致并且权责明确,有的则比较模糊;有的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主体过于单一,严格地说和“双元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二)实践规模
  在德国,基本上所有的职业教育类专业都采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62篇公开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共覆盖了26个不同专业(见表1),专业分布相对较广,其中试点最多的是制造类专业群,具体专业如机电、模具、数控等,接近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电子类、旅游类专业开展“双元制”本土化实践也十分活跃,如电器维修、酒店管理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