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返第一方阵心得
导语: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蚌埠开启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进程的起步之年,该市检察工作将围绕“5201”工程的实施,为推动蚌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下是xx整理的,欢迎参考! 一
蚌埠,位于京沪和淮南铁路交会点,是全国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安徽省综合性工业基地,千里淮河穿城而过,故而有“淮畔明珠”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这对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保障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蚌埠市检察院新一届党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检察工作实际,提出“5201”工程。所谓“5201”工程,即牢固树立五种意识,着力两个抓手,坚持“零容忍”,创造一流业绩,创建一流队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排头兵。五种意识是统领,指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创新意识;两个抓手中,狠抓执法办案是核心,紧抓作风建设是保障;“零容忍”则是底线,指坚持对错案、办案安全事故、违法违纪“零容忍”;“一”个目标,即创造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队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排头兵。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蚌埠市检察院提出的“5201”工程,要求具体、中心突出、目标明确,为蚌埠检察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蚌埠市委书记周春雨先后两次对“5201”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实抓细,务求实效,为推动“蚌埠重返第一方阵”作出检察工作应有的贡献。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到蚌埠视察时,对“5201”工程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新一届党组开局很好,充分体现了奋进意识、争先意识和创新意识,“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抓手有力、工作成效突出,主要业务工作增幅名列全省第一,一些特色做法和亮点工作先后多次得到市委领导批示和肯定,工作发展势头好、进步明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蚌埠开启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进程的起步之年,该市检察工作将围绕“5201”工程的实施,为推动蚌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
12月11日至12日,临近年终岁尾,在我市今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总体形势好于全省、领先皖北的情况下,市委书记周春雨、代市长白金明率领我市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淮安市和沭阳县进行考察,主动拉高标杆,自加压力,悉心学习借鉴淮安、沭阳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只争朝夕,提前谋划明年工作,为重返全省经济总量第一方阵、建设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积蓄动力、储备能量。市领导何金良、顾世平、王勇勇、周勇、杨森、宋家传、秦武、徐超,市政府秘书长吴中尧参加。
淮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永忠,市委副书记、市长曲福田,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蓝绍敏等两市党政领导陪同考察。
一路参观,一路感受,一路寻策。
11日上午,车辆刚刚驶入淮安市盱眙县,扑面而来的就满是盱眙龙虾文化的气息,宽阔的迎宾大道旁是一盏盏龙虾造型的路灯,县城里不时能够看到充满龙虾元素的建筑,盱眙人还专门建设了充满特色的龙虾博物馆。周春雨在讲述龙虾与蚌埠的渊源后感慨地说,盱眙人紧紧抓住机遇,把龙虾这篇文章做到了极致,龙虾产业已经形成盱眙的富民第一产业,盱眙人还将龙虾做成了一种文化,并发展了“龙虾之都”的文化旅游,这种敏锐的眼光和务实的作风值得蚌埠学习。
千里淮河一线牵。江苏省淮安市与我市同属沿淮城市,同样在省内不属于最先进地区,甚至可以说十年前和蚌埠发展水平相当,但是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淮安实现了跨越发展,已经成为苏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当日下午,我市党政代表团在淮安市区先后参观考察了淮安特钢高新产业园、盐碱科技产业园、淮安科教产业园、淮安生态新城区以及新型工业化成果展示中心,并与淮安市积极沟通商讨共同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事宜,争取让规划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将两地交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淮安和蚌埠地相近,人相亲,可比,可看,可学,这是我们来到淮安考察的原因和目的。”市委书记周春雨在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利用相互交流发展经验,共同谋划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机会,学习借鉴淮安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的先进思路和理念。
“发展主导产业,推进工业强市”,是淮安和蚌埠两市的共同思路。和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一样,特钢产业是淮安着力打造的超千亿主导产业。在淮安特钢高新产业园区内的企业产品目前全部为特钢,产业园以淮钢特钢公司和江苏天淮钢管公司为龙头,以“集聚、节约、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形成了以特钢系列产品为主导的特色园区,形成了从特钢冶炼到高等级无缝钢管生产等金属制品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力提升了淮安特钢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值得我市学习借鉴的主导产业发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