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八年级生物留住碧水蓝天.doc.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生物留住碧水蓝天.doc.doc

上传人:jactupq736 2016/5/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生物留住碧水蓝天.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时教案教学课题第二十六章留住碧水蓝天教学目的 1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 .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重点难点 1 .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2 .协商和辩论这样保护白头叶猴。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引言: 生物的多样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 但他们目前的生存正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很多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请学生们来介绍这些生物。学生 A: (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缘一带的高山深谷之中, 生活着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是吉祥友谊的象征, 是和平友好的使者。而今, 作为国宝的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的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的标志和旗帜。据调查, 如今仅有不到 1000 只大熊猫分布于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及凉山 6 个山系,并且被分割成近 20 块孤立的种群。由于森林不断采伐,从 50 年代到 90 年代,仅 40 年,大熊猫的栖息地被吞噬了 4/5 。这对于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大家看, 图中幼小的大熊猫似乎在问妈妈: 我们还能象祖辈那样去走亲戚吗? 学生 B :不行,他们现在分布在孤立的区域内。教师: 学生们想一想, 大熊猫的现状的主要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因为人类的不断砍伐,造成森林的减少。学生 C :学生们知道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是什么吗? 学生:大鲵学生 C :提起大鲵,您也许陌生,但谈到娃娃鱼,您或许有所耳闻了。你可曾想到它的祖先是比我们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 3 亿 5 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演绎,娃娃鱼无疑是幸运儿。至今, 在贯穿中国黔、湘、鄂、川、秦的狭长弓形地域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 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 娃娃鱼依然以王者的姿态盘踞在水域生态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 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大鲵作为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历代多有记载。大鲵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大鲵肉蛋白含有 17 种氨基酸,其中包括 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 ,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 % ,其 EAAI 指数明显高于牛肉和梅花肉。也许, 大鲵如此多的功用正是它不幸命运的开始。教师: 是什么原因造成古老的王者, 造成今天的悲惨命运呢? 学生:人类的滥捕滥杀。学生 D:( 展示藏羚羊生活的图片)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 现存种群数量约在 7~ 10 万只。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性,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羊, 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 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 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 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 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学生 E: (展示藏羚羊被屠杀的图片)藏羚羊生活在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 蒙古语“美丽的少女”, 是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最大的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但现在一切都在改变,可可西里已经不再是美丽的少女,她在饱受人类欲望的蹂躏, 她似乎已经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屠场。我相信如果你见过被拔掉皮的藏羚羊在高原上奔跑的凄惨画面, 你也许会怀疑我们是否身处地狱。如果再不采取得力措施, 藏羚羊的灭绝就在眼前! 藏羚羊悲惨命运正在得到世人的关注。我们谁也不希望生活在一个如同地狱的世界里, 可是这样的场景却在青藏高原上真真切切的上映着, 而且不断重复。学生: 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捕杀野生动物, 让美丽的可可西里, 成为了藏羚羊等生物的地狱。学生 F:( 展示白暨豚的图片) 我给大家展示的是海中的大熊猫——中华白暨豚, 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中华白暨豚以前在长江口以南至北部湾都有分布, 六十年代在厦门港随时可见,水产研究单位曾考虑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1961 年 1-7 月间,在厦门西海域东渡,海员在港内捕捉了 34 只。但是,八十年代后,由于围垦和淤积,这一区域已没有白暨豚存在了。香港海洋公园鲸豚保护基金联合会总监解斐生博士指出, 近年来由于渔船捕捞, 海上工程以及水质污染等原因, 对白暨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