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琵琶行并序 ,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其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白居易( 772 —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 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存诗近 3 000 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唐代伟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 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