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琵琶行并序859512627-课件(PPT·精·选).ppt

格式:ppt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琵琶行并序859512627-课件(PPT·精·选).ppt

上传人:aidoc4 2016/5/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琵琶行并序859512627-课件(PPT·精·选).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琵琶琵琶行行孺子解吟长恨曲孺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胡儿能诵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联唐宣宗挽白居易联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白居易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很多“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独善其身写了一些闲适诗、感伤诗,宣宗李忱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时期时期生活特点生活特点诗歌特点诗歌特点前期前期(从入仕(从入仕到贬江州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终抱着““为民请为民请命命”“”“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宗的宗旨。旨。以以讽喻诗讽喻诗为为主。代表作主。代表作品为品为《《卖炭卖炭翁翁》》后期后期(即自贬(即自贬江州司马江州司马到死) 到死) 是他是他““独善其身独善其身””的的时期,揉和儒家时期,揉和儒家““乐乐天知命天知命””道家道家““知足知足不辱不辱””和佛家和佛家““四大四大皆空皆空””来作来作““明哲保明哲保身身””的法宝。悔恨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多是非””。。以以闲适诗闲适诗和和感伤诗感伤诗为主。为主。感伤诗: 感伤诗: 《《长恨歌长恨歌》》《《琵琶行琵琶行》》闲适诗: 闲适诗: 《《赋得古原赋得古原草送别草送别》》白居易生平与诗作作品简介作品简介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称为“老妪能解”白居易每做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不断地修改,直到她能听懂才把诗定稿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的闲职。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一生留诗歌一生留诗歌 3000 3000 多首多首《《长恨歌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不知转入此中来。《《花非花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忆江南忆江南》》: :江南好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 解题 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可叙事,可抒情、议论。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 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 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 “有伤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