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北京地铁沿线的地名由来.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地铁沿线的地名由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5/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地铁沿线的地名由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地铁 1 号线地名来历(转载): 101 暂未开通 102 暂未开通 103- 苹果园: 位于石景山区中部。东邻西井村, 西至金顶东街, 南依苹果园南路, 北靠金顶山。因明代起此地就有苹果园,故名。 104- 古城路: 即古城大街。位于石景山区中部。南起石景山路, 北接杨庄大街。因该路西邻原古城村( 今名老古城) 得名。据传, 村东原有座老爷庙, 庙前有两棵粗大的白皮松, 长势堪称奇绝,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古老的城门,古城村由此得名。 105- 八角游乐园: 原名“八角村”, 游乐园即指石景山游乐园。该园建于 1986 年, 占地 26. 7 万平方米。园内共有 20 多项大型游乐设施,主要有旋转木马疯狂老鼠、童活列车,高空观光车、过山车, 赛车、海盗船、碰碰船、勇敢者转盘及水上乐园等等, 内容丰富、活动刺激,令人其乐无穷, 流连忘返。 106- 八宝山: 八宝山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 最高点海拔一百零三米, 因产八种黏土矿物而得名。即:红土、耐火土、青灰、黄浆、白土、马牙石(方解石)、沙石、板石。 107- 玉泉路: 位于永定路之西, 辟于日伪时期( 1939 ), 五十年代改建。因其北端与玉泉山遥遥相望,故而名之。 108- 五棵松:因树得名。五棵松路与复兴路相交处原是清提督邵英墓地。墓内有五棵古松, 周围泛称五棵松。 109- 万寿路: 位于海淀区西南部。北起阜成路, 南至丰台区莲花河。因塔而称。万寿路北端是阜成路, 阜成路北侧有明代的慈寿寺, 寺内有塔曰永安万寿塔。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 1576 )建。后废弃, 仅剩孤塔, 简称万寿塔, 俗称八里庄塔。万寿路即由此而称。 110- 公主坟:原名“立新站”。位于复兴路与三环交会处, 1965 年修地铁时才将遗骸迁出坟墓平毁,现为街心公园。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一位是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和颐公主,另一位是嘉庆帝的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二人都在嘉庆十六年( 1811 年)去世。这或许是二位公主葬于一处的原因。二人宝顶东西并列, 坐北朝南。东边是三女儿庄敬, 西边的是四女儿庄舒。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坟。 111- 军事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全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复兴门外复兴路 9号, 是以军事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建于 1959 年,占地面积约 9 万平方米。馆舍建筑呈山字型,中央部分有七层,两侧为四层,是北京五十年代" 十大建筑" 之一。 112- 木樨地: 旧为菜地, 系白云观庙产。以产黄花菜闻名。黄花菜即金针菜, 可食, 色泽金黄如桂花。桂花又称木樨,故以此称之。 113- 南礼士路:南礼士路早在金元时代就是一条官道。明代建都北京以后,建立了月坛。按照旧时的规矩, 通向坛门的主道, 称为神路, 或或神路街, 或称礼神路。今南礼士路即当年通往月坛的主路,明代称礼神街,清代称光恒街。又:北京旧时的交通运输事业落后,骡、马、驴、骆驼等畜力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因此北京有骡马市等。今礼士路北口,有驴市,称驴市口。 1911 年以后,驴市雅化为礼士,此路位于驴市之南,故名南礼士路。 114/204- 复兴门: 民国二十八年( 1939 ) 于邱祖胡同、卧佛寺街西口左近始辟城门, 初名长安门。并无门楼,只是豁口。抗战后,长安门改称复兴门,寓国家复兴之意。 115- 西单:因南端有单牌楼,故名。牌楼额题“瞻云”,称瞻云坊。因牌楼在皇城之西,故习惯称西单牌楼, 简称西单, 与东单相对。《故都变迁纪略》卷六载:“西单牌楼民国十二年( 1923 )拆毁。” 116- 天安门西: 因位置在天安门以西而得名。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14l7 年)。原名承天门,以示皇帝“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 165 1 年) 重建后, 改称天安门. 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 又寓有“外安内和, 长治久安”的含义。明、清时,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 城门五阙, 重楼九楹,高为 33. 87 米; 1970 年翻建后高达 米。它造型典雅,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117- 天安门东:因位置在天安门以东而得名。 118- 王府井: 名称来源于“王府”与“井”二者。王府: 明永乐十五年( 1417 ) 在此街东侧修建的十王府;井: 过去此地有一甜水井。 1998 年王府井大街改造施工中曾掘出一口古井, 据一些专家考证, 这口井的位置和绘于清乾隆十五年( 1750 )的《乾隆京城全图》中标出的井的位置完全一致。为保护这一古迹,特在井口制一龙饰井盖,使之成为王府井大街一景。 119 东单: 明代, 东单北大街南端建有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 檐下施如意斗拱, 坊额书“景星”二字, 称单牌楼, 又因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