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敬老院义工心得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高二(2)班的全体学生带上各自的一份心意:月饼、水果,冒着雨来到冯派普敬老院,和长辈们们一起过节!
中秋佳节,那些老人家依旧在敬老院度过,我不禁同情和敬仰她们。一股热流忽然涌上心头,我们一定要为她们献上一份爱心,一份力量,让她们在敬老院里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温暖,感受到这个社会上也有大家会关心她们。
刚来到敬老院,就能看到很多老人已坐在演出厅里等候我们的来临。一见到我们来了,她们全部以笑相待。那种笑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欣慰,更充满了和世无争的感染力。
即使我们不是些什么专业歌手,不是什么优异的朗诵家和舞蹈家,也不是很幽默的演员,不过台下的老人给了我们最愉快的笑容和最热烈的掌声,也给了我们舞台上的自信。
演出后,我们为老人派放月饼和水果,她们就像是回到了童年时代,露出了纯洁可爱的笑容。
我们要感谢她们,是她们,给了我们自信,给了我们锻炼自己的机会,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火通常的热情,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关心身边的人,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给帮助,送上祝福,送上爱。
(2):
今天,我们金融系学生党支部到桂城敬老院探访一班老人。和我们一起的还有南技的学生,和部分社会热心人士。和她们的交谈中得悉,原来她们每个星期全部会来桂城敬老院做义工,我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份热诚
我们分层分组对院内的老人进行探访。我接触了好几位婆婆,交流的过程中感慨良多。感觉最深的是多数婆婆埋怨自己身体情况差,行动不便,和“人老了不中用”的思想。话题多数是以前的生活怎样艰苦等,和对社会和现况的不满。可能这是缺乏亲人的关爱造成吧。我尝试经过转移部分话题,期望回想起愉快愉快的事情,然而全部不是太奏效。
回来后,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思绪,现今我们的生活全部是一群老人年轻时打拼下来的。
然而,现在她们却成了被社会边缘化得一群人,我们不只应给老大家物质上的支持,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关爱。
社会友好,确实是需要我们去努力探讨的和反思的。
(3):
一转眼就过去了5天,然而5天前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雨后清晨,任凭落叶怎样掩盖,很多地面全部展现出湿润,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些积水。湖面上的浓雾,让人不由感到一个沉闷,也增添了对前进方向的一个猜想、、、、、走在校园林道上,阴霾的天气,模糊的视线让人有点不知所措。就在这么的情况下,我们的郭镇敬老院之行开始了、、、、、
第一印象 ------四合院
一开始,我错误的将那么一大片地域全部认为是郭镇敬老院,当纠正错误时发觉,敬老院只是那一大片地域的一个“大股东”。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的率领下我们“登堂入室”进入了敬老院。敬老院的大约模样能够形容为一个“四合院”:前面一栋楼是90年代修建的,后面一栋楼是前年改建的,两边的平房则保留了原有风貌。“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小园林,有部分园艺,园林中间是一条径。地虽小不过布署的蛮精细,别有一番风味。在前面一栋楼下面有一个休息室,日常是老大家用来娱乐的场所。
第二印象-------精神家园
老大家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愉快。不知是此时天公作美突然放晴还是怎么的,云开雾散,在阳光下她们的笑容很令我自己心底很舒畅。大家伙,你搬凳子,我搀老人的忙开拉、、、、、一听有节目,一位80来岁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