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教育的个人心得体会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xx,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开学初还认真上课,但是从开学来就经常上课开小差,后来渐渐不说话,逃避别人,有自闭倾向。
一、原因分析
经过家访了解到,她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离家出走了,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女儿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她既胆小怕事又固执任性。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二、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只顾着下地干活,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家访,做她父亲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第二步: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我和她交谈,她不说话,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她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她讲道理,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我还每天安排两名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她聊天,慢慢地,她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也没那么自闭了。此后,她逐渐逐渐地出现在学生群中。
一天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她。开始,她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她,亲切地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她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她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她融入到班集体中。
第三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起她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这孩子学会自强,也教育其他学生,我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雷锋故事会,张海迪事迹,洪战辉的二三事,“十六岁决不轻言放弃”主题班会,以及她最擅长的英语知识竞赛等。我还适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这样写到“成功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自己不去追求梦想,不会有人帮你。只要你有强烈的愿望,你有永不放弃的信念,你有不懈的努力,不管你的梦想多么遥不可及,都一定能实现。当我们面对遥不可及的梦想摇头叹息时,其实梦想成真就近在咫尺,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诚恳、冷静、塌实地做好积累,说不定,只需再向前跨一小步,你的‘神话’就会变成现实。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