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
主讲教师骆建霞
绪论
本章节主要讲授内容为: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学科发展概况,并明确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本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艺植物科学研究意义
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就是人类探索、揭示和利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扩充、修改和整理知识的探索工作。这种活动需要科学劳动者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社会的某种需要,提出假说或问题,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对某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提出新的假说、理论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园艺事业得以巨大的发展,在栽培、育种、贮藏保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然而,为了推动园艺事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客观地认识到我们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现状。目前我们同世界上一些在园艺植物的科学研究及园艺生产上先进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生产实践及科研上仍有许多问题需加以研究解决,因此园艺植物的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总之,已有成果的取得及推广依靠的是科学研究,而现存的问题同样需要科学研究加以解决。所以科学研究是推动园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科学研究是推动园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而
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依靠科技人才,园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园艺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级农业人才的场所。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今后我国园艺生产及科研的后备和新生力量,他们不仅应该能够了解并掌握管理生产的基本技能,而且应能掌握科学试验的方法,独立的进行科学研究。《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其讲授内容基本是依照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而进行的。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手段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本课程发展概况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和研究方法等主要教学内容是以《果树研究法》、《蔬菜研究法》、《生物统计》等课程名称在园艺系作为必修课课开设的。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农业院校进行了教育教
学的改革,园艺系也进行了相应的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为了适应改革的形式,并考虑到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特点,将《果树研究法》、《蔬菜研究法》、《生物统计》等课程内容按照园艺植物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给以新的整合,设置了《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课程。
下面简要介绍本课程主要内容—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发展过程:
17世纪---产生Pascal和Fermat的概率论
18世纪---
19世纪---1870年,,即回归分析方法在遗传学上的应用。后人推崇他微生物统计创始人。
---1899年,, 卡平方值。并创办了《生物统计学学报》。
20世纪---1908年,()建立了“t检验”方法。
---1923年,“方差分析”重要的统计方法;发表《试验研究工作中的统计方法》专著,建立了试验设计的三条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