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课外阅读
对口升学班有一个男生引起了我是注意,他属于那种基础差又不用功的学生,数学和外语几乎只能考零分,但本学期语文考了七次,他有六次考到100分以上,最高达到114分,成绩相当好,而且相当稳定,比有些用功的学生考得还要好。而且我还发现,每当我在课堂上提到一些和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他会马上把头抬得很高,眼睛特别有神采,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把有关典故说出来。像历朝历代的君王、贤臣、武将、诤臣、孝子、烈女以及各类典故,他都了解一些。正因为他知识面广,所以写起作文来往往内容丰富,得心应手,做语文题目正确率也高。我曾经说过他,如果基础知识能再牢靠些,得的分数会更高。
再如班上学生刘娇娜,是老师们公认的最用功的学生。有一次考试卷上有一段文言短文阅读,有这样一句:“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过周以东。”这个“周”是理解为“周国”,还是理解为“周国都城”呢?答案当然是理解为“周国都城”,但刘娇娜却搞不清楚,她认为应该是“周国”,因为上文有秦国、郑国,她不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而“秦穆公使孟明举兵袭郑”的事件正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秦、郑都隶属于周,尽管周朝已经衰微,但仍以周天子号令诸侯,以次可知,文中的“周”应为“周国都城”,但刘娇娜不了解这些知识,所以那个题目做错了,上文提到的那个男同学却做对了。
因此我感到,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把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到一定高度,但要想得到绝高分,须刻苦学习和广阔是知识面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