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改革放言录》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革放言录》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上传人:wyj199215 2016/5/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革放言录》读后感【可编辑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革放言录》读后感《改革放言录》读后感《改革放言录》读后感改革:唯一和正确的历史抉择——读《改革放言录》有感文/ 傅建芬《改革放言录》是一部关于改革思考者和亲历者历史言行的真实记录, 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真实心声。该书作者, 中国共产党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之子、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胡德平。书中汇集了胡德平从 198 4 年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 80 余篇文章、讲话、部分书信等, 是其多年来对中国改革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建议的集中呈现。该书的出版, 是对党的十八大发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动员令的积极回应,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即将开启的当下, 也为社会各界尤其是领导干部凝聚改革共识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思想素材和历史素材。有的放矢——以自由为“靶心”为改革“放言”“整理《改革放言录》这本书, 我的基本态度就是有的放矢。放言, 也就是毛泽东说的, 放箭要对准靶子。”关于放言,胡德平的解释是: “放言,不是虚言,不是谎言,不是谤言,而是没有恐惧感的畅所欲言。”譬如, 《皇帝的新衣》中,那个小男孩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这就是放言。譬如, 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宣称, 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并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可耻行为。这也是一种放言。自由, 是他在《改革放言录》中的第一个“靶子”。该书开篇即为 1984 年的成名作《为自由鸣炮》。党的十八大报告, 第一次给“自由”以科学定位,把“自由”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 强调“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性质和内涵与时俱进的科学把握。现在看来, 《为自由鸣炮》对“自由”的阐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还是片面,有些书生气”,但在 1984 年的社会语境下, 仍有开风气之先之意。该文强调的自由有两个着眼点, 一是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劳动力的解放, 即人的自由; 二是关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即经济的自由, 在论述中尤以后者为重。文章指出:“在我们党以十年内乱的惨重代价换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巨大补偿的今天, 在我国人民正投身于城乡体制改革的现在, 我们郑重研究、密切关注劳动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劳动力——自由, 充分依靠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理所当然成为首要之事、当务之急了。”“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将讨论通过城市企业改革的决议, 可以概括两点决议精神: 其一, 中国的经济体制将是赋予企业以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其二, 中国的计划经济, 将是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经济。”“赋予企业以充分活力”“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这些观点, 已触及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因为就经济体制而言, 改革就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也意味着要给予市场和市场主体以更大自由。从这一点来看, 《改革放言录》中关于经济自由和市场经济的思考和探索, 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 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富裕——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开放 35 年间,中国从贫穷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