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图书馆主副岗管理制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书馆主副岗管理制度论文.doc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2/4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书馆主副岗管理制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图书馆主副岗管理制度论文
1主副岗管理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冗余”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总存在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这些节点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难以确保,却极大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因此,系统管理者就需要重复配置系统的这些部件,这就是“冗余”。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部件能即刻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冗余”配置较常见于计算机、供电、通信等技术系统中,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冗余”可以理解为“备用”。“冗余”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社会系统组织和管理中。在社会系统中,“冗余性的资源(SlackResource)是超出实际需要而保存在组织内部并被个人或小团队(Coalition)控制的资源,用于应对环境变化的冲击,它也被概括地认为是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应对环境变化的资源缓冲物”。对于有着明确长期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更高工作效率和发展前景的社会组织来说,“现实所需的人力资源只能保证现有战略的完成和维持现有绩效,而人力资源冗余,则能有效地应对问题和利用外部机会,如创新、缓冲环境的动荡、追求新目标和新战略,以提高企业绩效”。”冗余”不是“冗员”,机构中的“冗员”具有较大的负面效应,但“冗余”则是必须的,因为在社会组织的运行中,“由于人力资源冗余的隐蔽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获取知识技能的时间滞后性,企业管理者不得不先投资人力资源,当企业的人力资源冗余太少时,企业的知识积累达不到创新导入的条件,难以创新”。作为成员的个体是永远不能保证足够“可用性”的,机构必须设置一定的人力资源“冗余”量,“当企业的人力资源冗余处于适度范围时,人力资源冗余与技术创新正相关”。人力资源冗余“能有效地应对问题和利用外部机会,如创新、缓冲环境的动荡、追求新目标和新战略,以提高企业绩效”。
“冗余”人力资源的预备
一个有明确发展目标的社会组织要有明确的导向意识,要通过制度保证实现人力资源对组织现有战略的超越,主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冗余”配置。“一个好的企业战略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在战略的实行上是否有必要的人力资源保证;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战略是否能够有效地积蓄并形成新的人力资源”。类似地,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也具有这种管理要求。目前,我国管理学界已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度的人员“冗余”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企业由于自身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其员工具有更强的流动性,经常有人员调岗、跳槽和离职问题,其管理、销售、生产环节的关键岗位员工的跳槽和离职,会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泄漏、生产经营的停滞或受挫、信誉受损、竞争力下降等严重后果。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研究者根据一些企业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在企业推行关键岗位A、B制管理的办法,目的是“确保A角短期或长期离岗时,B角可以迅速接岗,这样就不至于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具体的实现方法是“B角可以从本部门或其他部门选定,也可以根据岗位特点独立设定。B角既是自己岗位的A角,又是设定岗位的B角,在设定岗位的A角在岗时B角独立承担自己所在岗位A角工作,一旦设定岗位的A角离岗时B角自动顶岗,以该岗位B角身份承接A角工作,自己所在岗位由自己兼任,若无法兼任则由本岗位原设定的B角顶替。这种A、B角转换其实也就是主副岗管理制度,可以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