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林宇辉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概概述述及及定定义义?1931 年 White 首先应用肺心病这一术语,但哪些病理损害包括其中有分歧, 广义的概念“肺疾病或肺循环衰竭紊乱引起的右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则二尖瓣病变、左心病变以及左至右分流先心病皆属此范围。有人把肺心病分基本病变为肺动脉高压的原发性肺心病和基于左心病变的继发肺心病。 Brill 认为肺心病是一类病的诊断术语,不管病因如何,凡肺循环紊乱引起的各类右心劳损和肥厚均可称之。?1962 年 WHO 专家委员会制定肺心病定义为“肺功能和(或)肺结构改变引起的右心肥厚并除外继发于左心, 及先心病者。”1977 年有人指出肺功能、肺结构或肺血管改变引起的右心,结构或功能改变的含义,既不仅是右心衰也不仅是右心肥厚,单纯右心扩张引起右心增大就足以证实肺动脉高压存在即诊断肺心病。?WHO 专委会把肺心病病因分三类, ?即原发影响气道和肺泡疾病, ?原发影响胸廓运动疾病, ?原发影响肺血管的疾病,共 38种。实际上远不止这些。?据我国病理资料统计, 慢阻肺疾病占我国肺心病的 %。?肺原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十年前据在全均患病率为 %。 1992 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十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 %,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以?上患者年龄在 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 ?病死率较高。病病因因??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三类: ?一、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最为多见,约占?80%- 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三、肺血管疾病?甚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allergic granulmatosis ), 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