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论文.doc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2/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改革原有教育模式,创建新的适应汽车工业及其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技校的课程设置首先必须紧紧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程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探索迎合就业市场的新的教学方法,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可以围绕这些因素展开,由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修车的人员,就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他们必须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高级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现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和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维修工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老东风、老解放货车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汽修行业的现状而言,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一是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表明: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高中阶段51.5%,专科及以上10%,而发达国家的这种结构分别为20%、40%、40%。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具有汽车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为:我国20%,日本40%,美国80%。二是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与技术缺乏等严重束缚着维修业的发展,其中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维修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因此,在办学规模、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与高技能人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亟待改进。我认为,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改革传统技校课程设置,实行新的模式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医生”,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其中应掌握三个基本原则:
1、专业基础课应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例如:材料力学中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应充分和汽车紧密结合,材料学结合汽车生产及使用中所使用的材料讲解,汽车中用到的部分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坚决不讲;电工电子方面讲解的内容应紧密结合现代汽车电器元件及电路的特点设置课程内容;液压传动,重点讲解汽车中应用的液压元件及液压装置;机械制图及CAD应培养学生测绘和能读懂汽车零件和装配图;机加工应体现汽车机修中的工艺性和特点。此类课程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可以编写出汽车材料力学、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液压、汽车制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讲义或教材。
2、职业技能课程应紧跟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的发展。首先,在我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