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doc

上传人:beny00001 2016/5/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彭宇文吴林海(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412006 江南大学商学院 214036) 内容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却存在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整体创新水平不高、农业研发资金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 F323 .3 文献标识码: A 制度创新文章编号: 1005 — 1309(2OO6)11 — 0055 — 06 理论研究综述“创新”概念最初于 2O 世纪初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 , 1912) 所提出,他认为创新包括五个主要方面,即: 创造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开发使用新材料或新能源、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理论被提出后, 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并与经济学结合, 形成两大发展方向,即: 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对象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以制度变革形成为对象的“制度创新”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的第一个发展方向是“技术创新”经济学,技术创新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曼斯菲尔德(Mansfield , 1998) 和弗里曼(Freeman , 1994) 为代表的狭义的技术创新观认为技术创新是发明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或者说是第一次引入新产品( 新工艺) 所包含内容的过程;以谬塞尔(Mueser , 1985) 为代表的广义的技术创新观认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或者说是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及产品和工艺的显著的技术变化。技术创新理论经过多年的丰富和发展, 目前已形成了模仿论、市场结构论、经济增长论、线性序列论、扩散模式论等分支。在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动机上, Schumpeter 认为是科技重大突破驱使技术创新活动得以产生和开展;西莫尔(Schmookler , 1966) 认为是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追逐高额利润的结果; 英国经济学家多西(Dosi G., 1982) 认为是技术规范长时间作用并形成技术轨道的结果; 也有的认为是行政推力或资源供求矛盾作用的结果,但更多的观点认为是上述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创新”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制度创新”经济学,制度创新理论最初由戴维斯和诺斯(Davis Lance E. and North Douglass C, 1971) 所共同提出,他从资产阶级垄断竞争理论出发,将制度变革引入经济增长过程, 并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革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是经济增长本身,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制度因素,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创新过程,但制度创新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此外,拉旦维等(Landavall , Bengt — Ake , 1992) 明确地提出了制度变迁的供给问题,诺斯(North , 1981) 用国家理论解释了无效率制度的存在;戴维(Deven , 1988) 把制度安排及其利用程度视为内生变量,对制度的供给和需求作了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