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ppt

格式:ppt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ppt

上传人:chuandao1680 2016/5/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语文——古诗文阅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 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 及行,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钦宗即位, 授予他少宰一职。金人进犯京师,朝廷商议割让三镇, 让张邦昌在金做人质以此求和。张邦昌极力主张讲和, 没想到自己成为人质, 等到出行时, 就请求钦宗签署御批不变动割地的方案,没有同意。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 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 “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第二年春天,金人营地送文书来,命令推举可以担当君主的不姓赵的人到军队前准备礼仪接受册命。留守孙傅等上表请求立赵氏。金人发怒, 胁迫孙傅等召集百官共同商议,众人不敢出声,相视很久,就说:“今天应当勉强听从命令,推举一个军队(战场上)的人前去。”尚书员外郎宋齐愈写“张邦昌”三个字给他们看,于是定下意见。王时雍时为留守, 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 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恭敬的应答声)。邦昌始欲引决,或曰: “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 ”邦昌北向拜舞受册, 即伪位, 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号大楚。王时雍当时任留守, 两次召集百官到秘书省,到后就关闭省门,派兵保卫(环绕) ,告诉众人拥立张邦昌,众人想要答应。张邦昌开始想要***,有人说: “相公不早死于城外,现在想要使一城生灵涂炭吗?”张邦昌向北拜舞接受册命, 登伪位, 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 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 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时雍带领百官突然下拜,张邦昌只是向东拱手站立。那天,大风刮起尘土,太阳周围光环失去光芒。百官伤心丧气,张邦昌也变了脸色。接见百官称“予”,手诏称“手书”。只有时雍每次在张邦昌面前上言国事, 总是就称“臣启陛下”,张邦昌斥责他。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 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 “人情归公者, 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 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 曷不推戴之?”金人将退兵,张邦昌到金人阵营饯别送行, 举动都与平时礼仪一样, 观看的士人平民无不感伤。金兵回去后,张邦昌降手书在天下实行大赦。吕好问对张邦昌说: “人心归于你,是因为被金人的威势胁迫,金人已经离去,还能再有今天的样子吗? 康王久居朝外,众心所归, 为什么不能拥戴他呢? ”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jī]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因事而变通办法) 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 中外大说。张邦昌听从,差遣蒋师愈送信给康王,信中说道: “尽力顺从金人推举拥护的原因,是想要暂且适应一时来解除国难,哪敢有其他呢? ”康王询问蒋师愈等,了解全部来由,就回信给张邦昌。手书下达后, 朝廷内外很高兴。王即皇帝位, 相李纲。纲上书极论: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 逮金人之既退, 方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康王登上皇帝位, 任李刚为宰相。李纲上书极力论述: “国家残破却借助此取利,君主受辱却加以掠夺作为荣耀。建立邦国四十多天,等到金人退兵后,才降下赦令以收买恩德。这样该处死刑后陈尸于市,作为乱臣贼子的惩戒。”又力言: “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李刚又极力上言: “张邦昌已僭位叛逆,哪能留在朝廷,让众人看作是以前的天子呢? ”高宗于是下诏历数张邦昌罪行,赐死于潭州。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质:人质。 B. 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要:请求。 C. 国破而资之以为利资:借助。 D. 是宜肆诸市朝肆:陈列。答: D肆:处死刑后陈尸于市。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 3分) ①不意身自为质②邦昌但东面拱立③谕众以立邦昌④见百官称“予”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答: C ①属于无奈,而非僭逆; ③不属于张邦昌行事; ⑥是李纲向宋高宗赵构讲明张邦昌僭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