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和祖国共成长征文优秀作品.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和祖国共成长征文优秀作品.doc

上传人:raojun00002 2021/2/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和祖国共成长征文优秀作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和祖国共成长征文优秀作品

  1972年8月,我出生在长春市西北部的农村。农村人没钱,啥事都是因陋就简,生孩子也没有上卫生院的传统,我是在家里的土坑上由村里的接生婆接生的,我的姐姐和妹妹也一样。我的爷爷、母亲是农民,奶奶常年生病参加不了生产队的劳动,不算劳动力,我们三个孩子都要上学。父亲在郊区广播站工作,家里平时用钱就靠父亲的工资,经济条件不好。现在,改革开放短短40年,我们夫妻都有正式工作,只有一个孩子上学,父母在经济上还经常有所帮助,小日子过得挺红火。
  小时候,我们孩子平时穿的是补丁衣服,家里吃的是苞米面大饼子、土豆大白菜,过年过节能吃到一点凭票供应的好东西,也许能捞到一件新衣服穿。那时候,家里大人、孩子饭量都挺大,也特别容易饿,有吃的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挑挑拣拣的意识。春天,我们小孩子不上学,基本就是拎着刀挎着筐,满世界挖野菜。
  上小学时,有一次村里来个卖油条的小贩,奶奶买了二根,把我这个心头肉的大孙子,悄悄地叫到仓房,吃了一回独食。油条真香!有肉味!奶奶两眼发亮地看着我,应该是满脸幸福。因为奶奶是大人,大人看着自己的亲人吃好东西,都比自己吃还高兴!说实话,当时年少的我,狼吞虎咽,除了吃,真没顾得上别的事。
  小学时家里住的是泥草房,就是除了起支撑作用的一点木头,剩下的建筑材料就是泥和稻草,屋里地面和外面一样都是泥土。记得每年过年前,父亲都要用铁锹把屋里的地面铲平。房子的保温效果不好,冬天屋里结霜上冻。睡的是土坑,做饭时往往满屋浓烟,大冬天开窗户通风换气也不新鲜。上中学时,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家里7口人搬进了城区的省委宿舍,2居室的房子冬暖夏凉,先是烧煤,后来用煤气罐,最后改成管道煤气,做饭的速度越来越快,母亲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家里的环境越来越干净,家人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至于行,小时候基本就是靠走,自行车在当时是家庭重要财产,不仅得有除了吃饭穿衣看病外的闲钱儿,还得拿到专用购置券。父亲骑的自行车是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专门配发,我们小孩子根本不敢奢望,我做梦都不敢想。好在家里离学校都很近,小学、初中,走着、跑着就过来了;高中稍远一些,就坐公交车。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拥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好像自行车最开始引入中国时,有人管它叫自由车,高大上的交通工具。人的活动半径由于交通工具的变化逐渐增大,物资交换的范围也随之逐渐增大。周围的年轻同事,很多人骑摩托车。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出行距离远了,公交车、出租车、轻轨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行车逐渐由交通工具演变成健身器材。当年早晚上下班高峰,大马路上自行车流万马奔腾,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现在换成了汽车的滚滚洪流。
  七十年代出生的同龄人,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段历史,年纪大一些的,吃的苦、遭的罪,肯定更多。我父亲当年在大屯九中上学时,为了省点车票钱,还横穿长春市区往家走呢。
  短短40年,让我亲身经历并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大跨度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到我儿子这一代人就幸福多了!
  2000年12月,我儿子出生在长春市妇幼保健院,就和相声小品里说的一样,出生地是产院。为了母子平安,多花点钱,家里能承担,也认可。生孩子不再是闯鬼门关,现在大家关心的无痛分娩,看来社会是真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