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论文
摘要:医疗事业是与国民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行业,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步伐愈来愈快,既给公立医院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立医院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对社会的公益性作用。公立医院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职能。在上述情况下,公立医院需要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加强运营成本控制,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预算管理是公立医院日常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让卫生资源获得合理配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及效率。基于此,文章对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考评;激励机制
一、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是医院结合当前运营目标、长期战略以及资源配置状况,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医院相关业务活动管理标准及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医院全面预算具有全面性特征,涉及三个层面,即预算内容全面、全体成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预算组织、编制及指标设定等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引领作用,为医院日常管理活动提供支持。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医院战略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并做出更为有效的规划。公立医院可将整体战略目标结合各科室工作方向量化为子目标,使得科室目标与医院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将医院上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其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各科室相互沟通、互相协调,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公立医院大多数科室都存在“轻管理,重业务”的情况,职能科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然而全面预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各个科室共同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借助全面预算能够为科室之间搭建一条相互沟通的桥梁,对于提升院内整体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各科室能够产生一定约束作用,可获得开源节流、积累盈余的效果,有利于公立医院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二、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大多数公立医院对预算管理都十分重视,也采取了一定优化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公立医院每年编制的预算主要涉及两类,包括对外上报按照卫生计生委要求编制的部门预算及医院内部预算。对外上报按照卫生计生委要求编制的部门预算主要是为了达成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以获得预算拨款,在具体编制过程中并无其他部门参与其中,对医院管理并不能起到优化作用。医院内部预算主要是为医院自身所编制,但在执行过程中未能进行定期分析,缺乏有效反馈,且编制内容会参考上一年相关信息数据,无法形成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相关工作缺乏规范性。。很多公立医院在预算分析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预算系统每个月生成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室预算执行情况,但数据分析往往停留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性,难以将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这样也就无法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预算评价在相关指标筛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忽视其他因素影响。一些科室预算执行力并不强,医院内部缺乏有效机制进行约束,且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