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戏剧在公共艺术教材的审美呈现.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戏剧在公共艺术教材的审美呈现.doc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2/9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戏剧在公共艺术教材的审美呈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戏剧在公共艺术教材的审美呈现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中戏剧的呈现存在入选种类的有限与单一、内容呈现的程式化、意境创造的缺失与粗糙等问题。本文认为在兼顾戏剧审美特质与中职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戏剧进入中职公共艺术教材应遵循三个原则,即以综合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以文化载体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戏剧进入中职公共艺术教材的编写建议,包括立足本土,海纳百川;学科综合,立体呈现;穿插活动,适当留白。
关键词:戏剧;中职公共艺术教材;艺术素养
一、戏剧进入中职公共艺术教材现状分析
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的《中职公共艺术教材•音乐篇》为对象进行分析。这三种中职公共艺术教材均涵盖了戏剧的内容,其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包括舞蹈和戏剧两项内容。并且,在这三个版本的教材中,均包含中国传统戏曲,可见,戏曲在其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戏曲为代表,详细分析当下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中戏剧的审美呈现问题。其一,入选种类的有限与单一。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①一方面,在这360多种戏曲中,入选教材的戏曲种类非常少,数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入选教材的剧种又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主要包括京剧、豫剧、川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粤剧等。并且,当下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中出现的这些戏曲内容也较多出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中职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延续,教学内容应具有延续性和补充性,尽量避免重复。可见,目前入选中职公共艺术教材的戏曲种类有限且单一。其二,内容呈现的程式化。作为音乐欣赏课程,戏曲在中职公共艺术教材中大多以背景概述———曲目和知识点介绍———练****的方式呈现出来。笔者认为这样的呈现方式虽然约定俗成,但也使具有叙事性特点的戏曲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将感性的艺术机械剥离,实在可惜。另外,在相关练****中,大多要求学生模仿表演,而缺乏主动发现与创造。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在“微体验”一节中共设置了6道题,其中的4道都与模仿音乐片段、方言、神态动作有关,余下两题一为学唱,一为欣赏,均没有与主动创编有关的练****其三,意境创造的缺失与粗糙。戏曲包含生动的故事、优美的演唱、灵动的身姿、多彩的服饰,内涵丰富,意味隽永,构成一幅美的画卷。然而,审视当下中职公共艺术教材,却很难感受到戏曲灵动、多彩之美。除缺乏叙事性外,其问题还在于配图和底色的粗糙。教材作为美的载体,除内容选取要与美相关外,其本身就应是美的,令人不忍释卷。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除“京剧”中“欣赏与哼唱”一节配有一幅黑白卡通脸谱图画外,其余均无戏曲相关图片的展示,对青少年来说,无疑太过枯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对要生动一些,对每个戏曲种类都配有清晰且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但在页面的底色上却有所疏漏,所有页面的底色都带有五线谱谱号和音符,介绍戏曲这部分也不例外。这虽确保了整本教材的统一性,却也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
二、戏剧进入中职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