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文档名称:

疟疾登革热.pptx

格式:pptx   大小:6,736KB   页数:9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疟疾登革热.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2 文件大小:6.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疟疾登革热.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述
国内、外流行特点
省、宜昌市流行特点
防控措施及效果
监测
疟疾
登革热
一、疟疾概述
疟疾在我国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
公元前1401-1122年间在我国殷墟甲骨文中已有“疟”的字体。
周代时期的《周礼》,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千金方》和《外台秘要》,明代的《痎疟论》和《瘴疟指南》等书对于疟疾的症状、流行和治疗分别进行了阐述。
古时以为疟疾是由恶浊之气所引起,此点中外不谋而合。
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在恶性疟病人血液中发现真正引起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并建立了疟疾病原体学,成为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1898年英国学者 Ross通过观察人疟及鸟疟在蚊胃壁的发育变化,弄清蚊体内疟原虫的生活史,从而证实疟疾的传播途径 ,并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当时却还不能解释:
为什么被携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按蚊叮咬后必须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能在血液中查见疟原虫?
为何由输入含有疟原虫血液所引起的疟疾远较由按蚊叮咬所引起的疟疾易于根治?
→二十世纪中叶 ,红细胞外期概念
→恶性疟、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相继被证实
→ 1977年 ,子孢子休眠学说
→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体疟原虫生活活史获得基本阐明
疟疾 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 发病前疲乏、厌食等,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
反复发作后,病人会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如未及时治疗,易出现脑型、超高热型、厥冷型和胃肠型等凶险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
间日疟原虫→间日疟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
三日疟原虫→三日疟
卵形疟原虫→卵形疟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罕见
二、流行特点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国内、外流行特点
省、宜昌市流行特点
传染源
外周血中有成熟的雌雄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是疟疾的传染源。
疟区的轻症患者及带虫者,没有明显临床 症状,血中也有配子体。
传染期: 间日疟1-3年;
恶性疟1年以内;
三日疟3年以上,偶达数十年;
卵形疟2-5年。
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内的无性生殖(裂体增殖)
蚊体内的有性生殖(孢子增殖)
传播途径
自然传播媒介—按蚊
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
我国: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
劣按蚊。
人被有传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后即可受染。
人群易感性
人对疟疾普遍易感
流行传播强度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温度、雨量
适合的温度和雨量影响着按蚊的数量、吸血活动及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
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水平及人类的社会活动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疫情上升,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后流动人口增加,输入性病例增多,引起传染源扩散。
全球大约33亿人处于罹患疟疾的危险中。

生活在最贫穷国家的人最易受到感染。
疟疾的问题在非洲尤其严重,所有儿童期的死亡中,有五分之一(20%)由疟疾造成。
疟疾也是孕产妇严重贫血的原因,并造成约三分之一可预防的低出生体重婴儿。
在非洲,造成每年估计1万名孕妇和多达20万名婴儿的死亡。
,每30秒就有一名儿童因此死亡。

—WHO
《关于疟疾的10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