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眩晕中医.pptx

格式:pptx   大小:26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眩晕中医.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2 文件大小:2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眩晕中医.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先贤认识
西医病种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要点
辨证论治
转归预后
预防及护理措施
小结
基本概念(1)
眩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从目,玄声,玄是黑色、深奥、虚无的意思,眩的本意就是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俗称眼花。
晕的本意是太阳、月亮周围的光环,后来泛指环绕运动、波动。作为自我感觉就是起伏不定、旋转,古人形容为如坐舟车之上。
基本概念(2)
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
类病证称为眩晕。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
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
能站立。
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
出、面色苍白、甚则昏倒。
自觉病证(主观感觉障碍) + 客观体征(客观
平衡障碍)。
基本概念(3)
多为阵发性,起病突然,可反复发作。部分慢
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时轻时重。
多种病因或诱因。
有功能性与器质性之别。
囊括多种西医疾病。
常有血压、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脑CT、
颈椎片等改变。
先贤认识(1)
眩晕病证首见于《内经》,称为眩冒。 《素问 • 至真
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灵枢 • 海论》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 。
多属 “因虚致眩”。
《金匮要略》倡“痰饮致眩”,制泽泻汤与小半夏加茯
苓汤治疗眩晕。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25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
泽泻汤: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第30条:“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
先贤认识(2)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提出“无痰不作眩”。
明代张景岳认为眩晕“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认为“此症之原,本之肝风,当与肝风、中风、头风门合而参之”。故后人有“眩晕为中风之渐,中风乃眩晕之极”。
西医病种
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 段之间病变。如梅尼埃氏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等。
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如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萎缩、颅内占位性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癫痫等。
其他原因所致眩晕:高血压、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中度以上贫血、发热、屈光不正、脑外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眩晕的常见诱因
体力过劳
用脑过度
心情抑郁
睡眠不足
房事过度
高原缺氧
饮食偏少
汗出较多
失血过多
环境闷热
体质虚弱
体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