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pcb走线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307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cb走线总结.doc

上传人:相惜 2021/2/12 文件大小:2.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cb走线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CB走线总结:

元件布局基本规则
  1. 按电路模块进行布局,实现同一功能的相关电路称为一个模块,电路模块中的元件应采用就近集中原则,同时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
  “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等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便于生产和检验。
  ,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割。
  ,要根据其属性合理布置。串联匹配电阻的布局要靠近该信号的驱动端,距离一般不超过500mil。匹配电阻、电容的布局一定要分清信号的源端和终端,对于多负载的终端匹配一定要在信号的最远端匹配。
  (SMD)。
  。
  、 内不得贴装元、器件,()、4mm(对于M3)内不得贴装元器件。
  14. 卧装电阻、电感(插件)、电解电容等元件的下方避免布过孔,以免波峰焊后过孔与元件壳体短路。
  15. 元器件的外侧距板边的距离为5mm。
  >5mm。有压接件的PCB,压接的接插件周围5mm内不能有插装元器件,在焊接面其周围5mm内也不能有贴装元器件。
  17. 金属壳体元器件和金属件(屏蔽盒等)不能与其它元器件相碰,不能紧贴印制线、焊盘,其间距应大于2mm。定位孔、紧固件安装孔、椭圆孔及板中其它方孔外侧距板边的尺寸大于3mm。
  18. 发热元件不能紧邻导线和热敏元件;高热器件要均衡分布。
  19. 电源插座要尽量布置在印制板的四周,电源插座与其相连的汇流条接线端应布置在同侧。特别应注意不要把电源插座及其它焊接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器之间,以利于这些插座、连接器的焊接及电源线缆设计和扎线。电源插座及焊接连接器的布置间距应考虑方便电源插头的插拔。
  ,以免焊膏流失造成元件虚焊。重要信号线不准从插座脚间穿过。
  ,字符方向一致,封装方向一致。
  。
PCB布线规则
  1、画定布线区域距PCB板边≤1mm的区域内,以及安装孔周围1mm内,禁止布线。
  2、电源线尽可能的宽,不应低于18mil;信号线宽不应低于12mil;cpu入出线不应低于10mil(或8mil);线间距不低于10mil。
  3、正常过孔不低于30mil。
  4、 注意电源线与地线应尽可能呈放射状,以及信号线不能出现回环走线。
  5、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实例如下图所示:
  

  6、串扰控制
  串扰是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7、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串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年已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作为电路的输入及输出用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以免发生回授,在这些导线之间最好加接地线。
  8、走线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