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14分)
1. (8分) (2017八上·盐城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工欲善其事,________。(《论语》)
(2)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 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 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 杜甫《望岳》一诗中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1分)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____
3. (5分) (2017七·井陉开学考)        材料分析:有一位记者在采访美国某总统的母亲时说:“您有两个儿子,一位是总统,另一个是种地的农民,作为母亲,您怎么看?”母亲说:“在我看来都一样。”同学们,你对这位母亲的回答是怎样理解的?
二、 阅读理解 (共4题;共58分)
4. (18分) (2020·海宁模拟)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题。
【甲】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 ,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②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画筼筜谷③偃竹记》)
【注】①蜩(tiáo)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③筼筜(yún dāng)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
【乙】画竹题记
(清)郑燮①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②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③也。独画云乎④哉?
【注】①郑燮:即郑板桥。②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 ③化机:自然的机运。④云乎:语末助词。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②倏作变相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3) 两段文字与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①________”有关,文与可强调画竹②________,郑板桥则认为画竹③________。
(4) 甲乙两篇小短文都是作者畅谈自己绘画的心得体会,异中有同。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苏轼、郑燮画竹的相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