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doc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2/13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图像声乐教学价值分析
图像学的职能拓展成为20世纪中后期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事件,其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图像理论家米歇尔(.)认为:“这是人文科学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转向,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范式转变。”[1]几十年间,图像学不断拓展其研究范围,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对于推动人文学科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音乐学科发展带了新的契机。音乐图像学正是图像学与音乐学之间的有效融合。音乐学科中的各子学科逐渐开始重视图像在其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断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图像,从而探寻新的音乐文化事象。因此,音乐图像对于诸多音乐学科而言,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如洛秦教授所言:由于“图像资料的‘非音乐’特征,……对于视觉艺术中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研究具有音乐学中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特性及其价值。”[2]然而,图像对于声乐艺术表演不仅在研究层面上具有理论意义,对于高校声乐艺术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探索、拓展也有其实践价值。
一、形象解析价值
音乐图像中呈现出的演唱形象,可以分为物质形象及内隐形象两方面。物质形象以其具象性、可描摹性为特征。而内隐形象则主要指依附于物质形象而体现出的内在精神实质。二者在音乐图像媒介中既是相互依附、互为存在的,也是相对独立、各司其职的。也就是说,音乐图像的双层次性特征,为声乐教学对象提供了内外形象解析的“静态”媒介。一方面可对其外在的演唱姿势、服饰、表情、动作等外显特征进行定位与解析,另一方面可深入探究演唱者内在的情感、精神、文化、审美等内隐形象。。音乐图像与音像制品相比不具备可听性,但其对现实音乐表演画面的实际捕捉功能要更强大。尤其从现代图像记录和储存技术方面来看,图像高“像素点”带来的细致度、逼真度,能对声乐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真实、准确的定位。弥补音像及现场演出形象流动性、非固定性、转瞬即逝等带来的不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图像进行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细致化、局部化。图像的可延展性有利于学生捕捉歌曲演唱的外化形态,从而寻求内在情感的提升。尤其在当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相机捕捉功能,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器材对其进行具体的定位分析。声乐者表演时的每一个动作、发声状态、表情等都可得到定格,成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模仿有益的参照媒介。。形象不仅仅是对事物的镜像摹本,也是精神与灵魂的抽象概括。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精神形象的说法,他认为形象“是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精神形象。”[1]因此,对声乐表演图像进行定位与解析,不可单单停留于外在的模仿,还应对其内在“灵魂”(如精神灵魂、艺术灵魂等)进行剖析。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肯定声乐表演图像的精神形象定位、解析价值的同时,也要了解其解析的难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事先安排。尤其通过外在形象揣摩演唱者内在情绪、情感、演唱状态等方面。如分析演唱嘴型找寻发声位置,模仿演唱动作感受内在情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方向的指导,帮助他们一步一步地学****声乐表演图像中的精神灵魂,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演唱效果。
二、历史再现价值
音乐图像不仅仅具有运用现代摄像、电子技术捕捉画面的功能,还能够通过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图像再现声乐文化历史。因为,在没有记录声音、照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