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传染病伤寒.pptx

格式:pptx   大小:3,036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伤寒.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3 文件大小:2.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伤寒.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Question6:伤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有哪些?
潜伏期 3~60d 一般10~14d。
临床分型
轻型
典型(普通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初期
初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
发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极期(病程第2—3周)
05
持续发热
06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01
玫瑰疹
02
相对缓脉
03
消化系统症状
04
肝脾肿大
A
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到高热水平后多呈稽留热型。如果没有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持续发热
B
由于内***的致热和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在儿童者可能出现抽搐。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无欲貌)
临床特点:
伤寒
临床特点:
D
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12-18次(生理书),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而一般来说,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脉搏要加快15-20次。 相对缓脉常见于 伤寒。但要注意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因为窦房结损害出现心动过缓,那么这种病人一旦发热也会表现“相对缓脉”。 常见于伪热、药物热、伤寒、布氏杆菌和钩端螺 旋体病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但在并发心肌炎时,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相对缓脉
C
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的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多位于胸、腹及肩背部,而在四肢罕见,直径2~4mm,压之退色,数量多在十个以下,一般在2~4天逐渐变浅消失,且可分批出现。有时则可变成压之不退色的小出血点。认为是伤寒沙门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出汗较多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水晶型汗疹。
玫瑰疹
伤寒
E
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多位于右下腹或呈弥漫性。便秘多见。仅有10%左右的患者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消化系统症状
F
大多数患者有轻度的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临床特点:
伤寒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波动,逐步下降
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
肿大的脾脏开始回缩
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
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好转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小儿伤寒特点
症状不典型:常发生轻型和顿挫型
并发症较少
呕吐腹泻多见
肝脾肿大突出
玫瑰疹少见
白细胞计数常增多
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