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总 论
2
引言: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
古人称:“经方之组”、“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
置于《内》《难》并重,或超出其上的位置。
解放前:有名可查的研究著作1041种
解放后700余种
每年中医期刊400——500篇 相关文章。
3
原因:
辨证论治的经典之作
历代名家的必读之书
当代名医的看家之书
培养中医辨证思维的最佳教材
提高临床水平的实用之书
中医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
4
Who
When
Where
Why
What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历史条件下?为了什么?作了什么?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5
: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也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具有辉煌成就与重要价值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继《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著作之后,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6
《伤寒论》所创立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与方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它既适用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也适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晋代以降,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与研究,称其“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因此,《伤寒论》是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必读书籍。
7
二.《伤寒论》的作者生平
《伤寒论》原是《伤寒杂病论》组成部分
作者: 张机,字仲景(150~219)
曹操155~220;刘备161~223;华佗?~208
宋臣《伤寒论序》引唐甘伯宗《名医录》云:
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籍贯:南阳郡涅阳人()
8
9
《伤寒论》的作者及其生平
少年:天赋聪明:《何顒别传》: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当为良医,卒如其言。
自小立志学医:余每览越人入………
青年:学医于同郡名医张伯祖。
10
灵帝时举孝廉。
游学京师: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
有资料说:官至长沙太守。
公堂诊病。
弃官回乡。
弟子:卫汛、杜度。皆以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