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梅挪步园
乱石塔
黄梅戏
黄梅挑花
黄梅 简介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端,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史称吴头楚尾,荆扬咽喉,可北走京华,南驰百粤;今襟鄂皖赣3省, 连华东与华中两大经济区。总面 积为1640平方公里。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脉,中部为丘陵及垄 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黄梅人文历史悠久,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建县,名胜古迹众多,全 县拥有各类文物点200多处,县中有省级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驰名中外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有中华长梅寿星、蔡山晋梅, 有新石器时代的焦墩遗址,有南北朝诗人鲍照墓,岳飞之子岳震、岳霆墓、宋代乱石塔、有避暑山庄挪步园等等,黄梅挑花曾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并作为民间艺术珍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黄梅还有黄梅戏之乡、楹联之 乡、诗词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除黄梅挑花外,该县的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也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县成为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黄梅戏
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 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 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 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古迹
黄梅县城有座乱石塔,又名百尺塔。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唐守中兄弟建于高塔寺内,故名。该塔为八角形,共十三层,多层密檐式,仿木结构,用青灰砖筑砌而成,,底层南面设一圆拱石门,原有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有甬道可入塔室,塔室为长方形,面积约十平方米,二层以上逐层递收,故为实心,不能攀登。最上层为叠涩圆锥顶式。各层设有佛龛、直棂、格眼窗,出檐及墙体均呈拱形,整个塔身挺秀圜和。该塔之建筑结构颇具匠心,全塔不用其他材料,全部用砖石叠砌而成(所以又称乱石塔),历经近千年依然基本完好。